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5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徐敏琳,王世泂, 来源:实验血液学杂志 年份:1995
应用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凝集试验,测定HL-60细胞提取液的内源性凝集素活性。结果表明,HL-60细胞含有很高的内源性凝集素活性。经胰蛋白酶和半乳糖抑制试验表明,该内源性凝集素...
[期刊论文] 作者:徐敏琳,王世泂, 来源:浙江医学 年份:1996
应用小鼠脾淋巴细胞凝集试验,测定了4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提取液的内源性凝集素活性。结果表明,白血病细胞含有很高的内源性凝集素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该内源......
[期刊论文] 作者:卢兴国,王世泂,, 来源: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89
1 病例摘要患者男,28岁,农民,住院号160390.自1980年起自感头昏乏力、食欲减低和失眠.1983年起上述症状加重,去当地医院检查:Hb 40g/L,WBC3×10~9/L,血小板6.1×10~9/L,骨髓...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世泂,徐敏琳, 来源:实用肿瘤杂志 年份:1995
应用淋巴细胞凝集试验及其抑制试验,对HL-60细胞系及53例急性白血病细胞进行了内源性凝集素的检测。并以3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白血病细胞存在内源性凝集素,是一种半乳糖特异的糖结......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世泂,江摩海,, 来源:浙江医学 年份:1983
多发性骨髓瘤以其血清中的单一型免疫球蛋白性质可分为 IgG、IgA、IgD、凝溶蛋白等类型,有少数报导 IgE 型。至于 IgM 型多发性骨髓瘤极为罕见,我院在1977年曾收住一例,报告...
[期刊论文] 作者:王振生,王世泂,, 来源: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86
血小板由骨髓巨核细胞所产生,生存期为9~11天。它是循环中最小的细胞,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为1~5μ,具有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等多种功能,在止血、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伤口...
[期刊论文] 作者:徐敏琳,陈朝仕,王世泂, 来源:急诊医学 年份:1997
患者,男,28岁。双下肢瘀点、瘀斑伴右牙龈胀痛3周,发热3天。T38.5℃、P100次/min、R20次/min、BP15/10kPa。急性重病容,面色苍白。胸骨有压痛。肝的下1cm。WBC5.0×109/L,中性0.56,淋巴0.28......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东,赵小英,王世泂, 来源:浙江实用医学 年份:1998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份,白血病患者胆固醇代谢异常,表现为低胆固醇血症已有报道。本文检测了初发和缓解期白血病患者血浆总胆固醇浓度(Serum total cholesterol,STCH)...
[期刊论文] 作者:赵小英,吴东,王世泂, 来源: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8
探讨不同类型白血病和不同病期白血病的血清酶活性变化,以及酶活性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白血病细胞数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法测定75例白血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
[期刊论文] 作者:徐根波,徐荣臻,王世泂, 来源:实验血液学杂志 年份:1996
近年来相继报道,在应用CD系列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表面标记分析时常可见到杂合型表型,而且这些异常免疫表型的表达与临床疗效及预后有一定关系。我...
[期刊论文] 作者:徐根波,徐荣臻,王世泂, 来源:浙江肿瘤 年份:1996
应用免疫酶标染色法检测了5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结果表明CD2、CD5、CD7、CD10、CD19、CD22淋系抗原的表达率分别为16.9%(10/59)、119%(7/59)、16.9%(10/59)、15.3%(9......
[期刊论文] 作者:王振生,陈朝仕,卢兴国,王世泂, 来源:实用内科杂志 年份:1986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是一种危重的临床综合征,可由于某些药物或其他病因引起。我院从1980年9月~1985年8月收治因应用某些药物引起的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30例,本文对上述病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振生,陈朝仕,杨祖才,王世泂,, 来源:浙江肿瘤通讯 年份:1976
急性白血病常合并出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急性白血病有综合性的血液凝固机制紊乱,临床上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简称 DIC),亦可引起纤维蛋白(原)代谢异常及原发性纤维蛋白(...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世泂,张晓红,杨新妹,陆水根, 来源: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4
作者采用Bakers810型血小板分析仪,测定了6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观察了化疗过程中MPV变化特征及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结果提示,患者MPV低于正常,化疗抑制巨核细胞造血时对血小板数......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晓红,王世泂,张克奇,陈朝仕, 来源: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1995
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治疗中出现血管穿刺部位浸润块伴有面部、肢体肿胀,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过程一致,随病情缓解消退,对其发生机制和治疗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赵小英,徐荣臻,徐淮生,王世泂, 来源:实用肿瘤杂志 年份:1997
为研究p53基因突变与人类白血病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5例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标本进行了p53蛋白的检测。结果发现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4.4%,其中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为18.2%,而在......
[期刊论文] 作者:王炜琴,徐荣臻,张克奇,王世泂, 来源:浙江医学 年份:1997
应用直接免疫金银染色法对41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及27例对照者培养前后白血病细胞进行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相关抗原测定,并对9例抗原阳性标本进行逆转录酶(RT)...
[期刊论文] 作者:王振生,陈朝仕,杨祖才,王世泂,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78
急性白血病常合并出血。近年来的研究提示急性白血病有综合性血液凝固机能紊乱,临床上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亦可引起纤维蛋白原代谢异常及原发性纤维蛋白原溶解。随着急性白血病化疗的进展,正确判断其血凝机能紊乱,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期刊论文] 作者:陈朝仕,王世泂,张晓红,徐根波,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95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全身水肿三例...
[期刊论文] 作者:赵小英,张行,黄连生,吴东,卢兴国,王世泂, 来源:临床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0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AML )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文件酶标法 ( TRAP- EL ISA) ,对 32例 AML 和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骨髓细胞端粒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