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6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2008
牟发松教授:诸位同学,历年来我为研究生开的专...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1996
略论唐代的南朝化倾向牟发松唐代社会曾经发生重大的变化,对于这一点,中外史家几乎都没有异议。但唐代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何以发生,变化的意义何在,史学界仍存在着严重的...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1
诸葛亮作为风流名士的形象,不仅仅有小说家的艺术虚构,而且是有文献可征的历史形象。历史上的诸葛亮形象是经由千百年流传而层累构成的,已成为一个亦清亦任亦和、且法且道且...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说"的创立,实为明治四十二年(1909),距今正好一个世纪。这一学术命题迄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则在于它的独创性和开放性,为后来者的的继承、发展或证伪、立...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我总是讲,大学应该是最为民主的地方。为什么呢?我们刚才三位老师说我们是大佬,实际上就是年纪比较大些,三个中间我又最老,但是在大学中,这些年轻老师在他们的专业范围内...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2005
天下三分的政治设计并不始于三国时代,魏晋南北朝的天下三分之局也不止于三国时代,还应包括东晋十六国的东晋、前秦、前燕之鼎立,南北朝后期的梁陈、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之鼎...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2010
汉代出现的"风流"一词,指社会风尚(风气)及其流播,并被赋予了儒家的"教化"和"移风易俗"之义。《后汉纪》、《后汉书》以"风流"形容汉末党锢"名士"的正气、风骨及其影响。两晋...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11
周人创生的新天道观,将神秘的天命还原为民意、民心,成为以后儒家民本政治思想的张本,并最终形成以民众/民心和声教/礼义为主要内涵的"天下"范畴体系,对应于或者相当于今日的...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2007
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南朝化"命题,关注的是南北分裂结束之后唐代的历史走向,前提则是南北朝的政治统一不等于南北历史发展的完全衔接。这一命题关系到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11
三老曾在两汉的地方社会与国家之间,发挥重要的缓冲、沟通作用,但作为制度化的三老却及汉而终。不过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门阀体制下的民望、乡望,以及保留了三老某些特点的...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2014
一、唐宋变革说的最初提出今日海内外中国史研究者耳熟能详的"唐宋变革说"(欧美学界称之为"内藤假说"——NaitōHypothesis),本为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的中国历史分期体系中...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2013
"江南火耕水耨"的"江南",汉代相当于荆、扬二州刺史部,隋唐相当于唐元和方镇中的淮南、宣歙、浙西、浙东四道。火耕水耨的自然、社会环境,首先是"地广人稀",不可能在稻作生产...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从秦汉到隋唐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体制经历了从建立、巩固到瓦解、重建的第一个循环。后世每以汉推并称 ,实则两朝的历史进程既有惊人的相似 ,又有内在的连续 ,更有显著的差...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6
奠基于汉高祖的汉代乡县三老制度,确立了三老“非吏而得与吏比”的双重身份和国家认定的地方社会领袖地位。这一特殊的身份、地位,使三老在地方社会与国家政权之间,具有独特...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份:1989
自本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学者加藤繁氏开创草市研究以来,草市在唐代经济史中的地位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但以唐朝辽阔的幅员,各地区经济开发的严重不...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年份:2005
唐长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魏晋南北朝史专家之一,所著三编魏晋南北朝史论文集,被公认为代表新中国该领域研究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三编论集几乎涉及到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所有重要...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5
唐代的“南朝化”,是由陈寅恪先生最先提出、后经唐长孺先生加以系统论证的一个命题。它指唐代中叶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南朝当年历史发展方向的继承。这...
[会议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 年份:2004
自梁末侯景之乱,建康失陷,西魏破江陵,梁元帝被杀,下至陈霸先建陈前后与北齐军队及梁将王琳的争夺,长江流域叠经战祸,民众播离,“斯文尽丧”,堪称六朝时代前所未有之乱局...
[期刊论文] 作者:牟发松,,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2013
著称的"唐宋变革说",以唐末五代为中世到近世的过渡期。但中世、近世及过渡期的划分,并没有突破王朝断限,对过渡期的起讫也存在不同意见,焦点在于不同领域的变革并非同时起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