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3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9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张笑川,,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2006
前年7月,在广州召开的纪念中山大学建校80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学者曾对我说,你们何不采访一下上海社科院的熊月之?他可是陈旭麓先生的开门弟子,学问很好。对此,我深有同感...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2006
熊月之,江苏淮阴人,1949年12月生,1972年12月入伍,1978年9月考入苏州大学历史系,同年10月,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研究生,师从陈旭麓先生。1981年毕业,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扬宗,熊月之,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7
关于《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的再讨论王扬宗熊月之(一)熊月之先生:您好!笔者对您的大著《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的书评在《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2期发表之后,最近读到您在该刊1996年第5期上发...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4
对《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书评的回应熊月之《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2期发表王扬宗先生《一部瑕瑜互见的西学东渐史》,对拙作《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进行评论,读后颇受教益,谨向王先生...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9
熊月之认为,中国传统城市与欧洲古代城市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自古以来城乡文化一致性、城乡行政一体性的特点没有改变;即使近代通商口岸的出现,强烈地冲击了中国传统城市的体...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年份:1995
晚清西学东渐史概论熊月之晚清西学东渐,潮落潮涨,从坚船利炮、声光化电,到物竞天择,自由民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势如江涛翻卷,滚滚而来,影响如水银泻地,无处不在,传播过程波谲云诡...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10
熊月之指出,近代中国新器物的输入、仿造并广泛使用,引起了日用百货、经济结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如果能以小见大,则西物东渐研究不一定就导致历史研究的碎片...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02
本刊特邀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熊月之先生撰文,以志悼念。尽管唐先生...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7
略论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产生与汇聚熊月之晚清上海崛起了一个新型文化人群体。与传统士大夫比起来,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较新的知识结构,主要是有较好的西学素养,不像传统士大夫...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教育与职业 年份:1996
历史与记忆──从黄炎培关于“新场党狱”的记忆说起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熊月之黄炎培政治生涯中的第一件大事,是他发起的新场演说会,以及由演说会引起的“新场党狱”。关...
[报纸论文] 作者:陈丽霞,, 来源: 年份:2004
上海历史博物馆选址世博园的消息,让熊月之很高兴,这个他呼吁了多年的问题终于有了积极的回音。同样是今年的提案,他另一个有关“评选历史文化风貌点,纪念上海地区独立行政建置12...
[期刊论文] 作者:周育民, 来源:开放时代 年份:1996
熊月之先生...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谢宝耿,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李金龙,,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熊月之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之说亦多...
[期刊论文] 作者:■ 熊月之,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02
本刊特邀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熊月之先生撰文,以志悼念。  ...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检察风云 年份:2021
熊月之  编者按: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所有中国史学中极为集中、极为宝贵的内容。2021年伊始,检察风云推出新栏目《四史讲堂》。...
[期刊论文] 作者:许哲娜,, 来源:城市史研究 年份:2004
熊月之先生的《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是日常生活史与结构史研究路径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该书借助丰富的文字素材与图片资料,论述了由晚清开埠至二战结束这一时期...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扬宗,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6
一部瑕瑜互见的西学东渐史──评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王扬宗最近一、二十年来,西方科学文化在晚清的传播及其影响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重视。在众多的研究者...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9
熊月之认为,中国传统城市与欧洲古代城市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自古以来城乡文化一致性、城乡行政一体性的特点没有改变;即使近代通商口岸的出现,强烈地冲击了中国传统城市的体制,但城乡文化一致性在通商口岸仍有顽强表现...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陆幸生,汪,伟, 来源:新民周刊 年份:2007
口述/熊月之  整理/陆幸生(记者)汪伟(记者)    盛宣怀不光是上海的盛宣怀,他的事业和影响都是全国性的,上海理应为文化事业做一点贡献    盛宣怀研究很不充分    盛宣怀是晚清民初重要的人物,研究一直不充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