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8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熊尚发,,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7
晚新生代约5Ma以来,全球气候系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要转型,地球从单极(南极)常年有冰变为两极常年有冰,新生代从“温室”转为“冰室”的漫长历程至此完成。中国连续的黄土-红粘土沉......
[学位论文] 作者:熊尚发, 来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钟祥浩,熊尚发,, 来源:山地学报 年份:2010
20世纪80年代,地球系统科学概念开始出现,同时期全球变化研究迅速展开,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并获得广泛认同,这些都为山地环境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当前,全球山地环境系统研究面临两大问题:山地环境变化和山区发展挑战。国际上围绕山地环境系统研究,逐渐......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逊,熊尚发, 来源:山地研究 年份:1995
海螺沟冰川末端前,近2000m冰川退却迹地植被原生演替经历了:裸地-草本地被、柳-沙棘-水冬瓜、水冬瓜、云冷杉-桦-杜鹃及云冷杉五个发展阶段。据树木年轮推测,170年来冰川末端位置变化显著。植......
[期刊论文] 作者:黄翡,熊尚发, 来源:微体古生物学报 年份:2001
九江第四纪红土中植物硅酸体、孢粉记录表明:该地红土是湿热环境下的产物;红土形成时期发育了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类植被;九江第四纪红土中植物硅酸体保存不如中国北方黄土。古土......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仲礼,熊尚发,,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06
数值模拟是古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过去30年来,古气候数值模拟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深化了我们对古气候变化机制的理解。在轨道尺度上,数值模拟证明了冰后期气候系统变化主要是......
[期刊论文] 作者:熊尚发,丁仲礼,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1998
通过对比南北半球高纬冰心记录,热带海洋记录及中国黄土古气候记录,获得末次冰期全球气候变化的两套模式的认识。一套模式以格陵兰冰心记录为代表,具高频变化,等值波动,快速转换等......
[期刊论文] 作者:熊尚发,丁仲礼,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1999
远离黄土高原主体的北京邻区延-怀-涿盆地沉积了总厚度超过100m的厚层黄土,其底部可见L15,对应的年龄约为1.2Ma。对剖面进行的粒度分析揭示,在0.25Ma前后,黄土层的中值粒径发生了突变,从平均20-30μm变为450-60μm,相......
[期刊论文] 作者:丁仲礼,熊尚发, 来源: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年份:2006
数值模拟是古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过去30年来,古气候数值模拟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深化了对古气候变化机制的理解.在轨道尺度上,数值模拟证明了冰后期气候系统变化主要是对地球轨......
[期刊论文] 作者:熊尚发,丁仲礼,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1998
自从本世纪50年代海洋沉积氧同位素记录被揭示以来,经典的陆地4次冰期理论被新的所取代,人们发现第四世以来冰期-间冰期旋回远远不止4次,并且从深海沉积和陆地获取的古气候变化记录与......
[期刊论文] 作者:熊尚发,刘东生,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1996
斋堂黄土剖面古气候记录表明:1)冬、夏季风在千年尺度上的变化存在相位差;2)冬、夏季风记录在变化趋势上具有互为消长的关系,而在变化幅度和频率方面则有明显的差异。这表明,冬、夏季......
[期刊论文] 作者:熊尚发,刘东生, 来源:山地学报 年份:2000
对地处九江的南方红土所作的观察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南方红土在剖面上存在风化强度的系统变化特性。剖现下部对应网纹红土的层位风化强度大大高于剖面上部对就褐黄色土的......
[期刊论文] 作者:熊尚发,丁仲礼,刘东生,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0
对南方红土进行网纹宏观形态的观察和土壤微形态及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红土网纹具有植物根系的外形特征并保存了能够明确证实根系存在的中柱(stele)遗迹,网纹周边留有根系对根图挤压......
[期刊论文] 作者:熊尚发,刘东生,丁仲礼, 来源:山地学报 年份:2000
对地处九江的南方红土所作的观察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南方红土在剖面上存在风化强度的系统变化特征。剖面下部对应网纹红土的层位风化强度大大高于剖面上部对应褐黄色土...
[期刊论文] 作者:熊尚发,丁仲礼,刘东生,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
[期刊论文] 作者:熊尚发,刘东生,丁仲礼, 来源:地理科学 年份:2002
北京邻区枣沟、斋堂和赤峰黄土古土壤剖面粒度和磁化率变化在幅度和相位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在两个冰期 -间冰期旋回 ,磁化率记录具有冰量变化模式 ,而粒度记录具有轨道周期特点 ,粒度和磁化率之间的相位关系在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和冰期向间冰期过渡的过程中 ,既......
[期刊论文] 作者:熊尚发,丁仲礼,刘东生,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99
沿着东亚冬季风主要路径之一 ,采集了自浑善达克南端的沙漠砂、北京附近的黄土与古土壤到赣北九江的红土样品 .对这些样品所做粒度分析表明 ,赣北红土的粒度特征与北京邻区黄...
[期刊论文] 作者:熊尚发,丁仲礼,刘东生,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
远离黄土高原主体的北京邻区延-怀-涿盆地沉积了总厚度超过100m的厚层黄土,其底部可见L15,对应的年龄约为1.2Ma。对剖面进行的粒度分析揭示,在0.25Ma(氧同位素8阶段)前后,黄土层的中值粒径发生了突变,从平均20~30μm变为45~60μm,相应粗颗粒(>65μm)比例也大幅增加,从15%~25%增至40%~50%。这一变化是以往在远离沙漠源区的黄土沉......
[期刊论文] 作者:熊尚发,丁仲礼,刘东生,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1998
自从本世纪50年代海洋沉积氧同位素记录被揭示以来,经典的陆地4次冰期理论被新的认识所取代,人们发现第四纪以来冰期-间冰期旋回远远不止4次,并且从深海沉积和陆地黄土获取的古气候变......
[期刊论文] 作者:熊尚发,刘东生,丁仲礼,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98
在末次间冰期 末次冰期转换时期全球范围内普遍出现了一次气候回返事件 ,这次事件与YoungerDryas事件呈“镜象”式对应关系 ,是全球气候系统从间冰期向冰期转换过程中的暖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