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9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中晚唐文学复古思潮是经学重振的重要途径。以元稹、白居易为首的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提倡讽喻之诗,目的是重振儒家经学思想。同样的,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诗人提倡以文载道,...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2014
《甄嬛传》对《红楼梦》的戏仿在《甄嬛传》里诸多地方能够找到痕迹,其中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人名与情节或者性格的暗合,其次是叙述与话语的模仿,最后是人生哲理的相...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同样是学优之志仕,王安石和阮元的经学思想异中有同。王安石之经学秉承原始儒家致用之思想而重为政之实践,阮元之经学则承袭汉儒考据之行风而偏训诂之诠释。王安石之“致用的...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体主要是由体制、体势和体貌三个部分构成。《诗品》出现的31处“体”字,最主要的含义指风格,也就是体貌。因此,钟嵘《诗品》对“体”的考察主要是从风格的层面。对《诗品》这......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盛唐殷瑶《河岳英灵集》融承儒释道三教思想之处极多。从总体来看,殷璠选诗有尊古重《诗》、恶华好朴与禅近旨远三大特征。从范畴而言,风骨与兴象因殷璠吸收三教之旨而增添了...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慧能禅义和庄子思想于"自由"之旨上有深层共鸣。从形体而言,庄子思想讲求"离形去智",以"诚忘"求形体虚无、物我两忘之自由;慧能禅义则从"无相"出发,讲求无念去相、一无所滞之...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2014
向来被认为雄强傲岸的汉唐精神,有着“男悲女怨”式盛世悲音的一面。以司马迁为代表的汉代“士不遇”的悲愤与以王昌龄为代表的大唐“女宫怨”的哀凄集中体现了汉唐精神中的这......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2
禅宗思想盛行于则天时代,其后虽然唐末繁华晚谢,但后世之人多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司空图毕生得意之作《二十四诗品》,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深得禅宗思想精妙。从思想资源入手,透...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政治乱象导致了晚唐的经学困境。承接中唐而来的援佛入儒之举直接促发晚唐经学对心性之学的融摄。晚唐经学济经于心进一步促进宋明心性观的成型。晚唐诗歌美困苦吟,总体呈现...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太宗晚年齐梁余韵之回潮肇引出初唐诗学必破之格局。“初唐四杰”与陈子昂以“风骨”“兴寄”大旗欲立初唐诗学新面貌。以王勃为首的“四杰”呼唤刚健诗风的同时未能很好地实...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近代社会之风云变幻激起以王闿运为首的湖湘诗派于诗学的睿意革新。于诗论上,王闿运力去古文经学家论儒道之弊而先以"诗不论理,亦非载道"之言欲疗诗运宋学之病,后以新意之"情...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2013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的鉴赏诗歌文章的"六观法",能够运用到语文试题中的诗词解析这一题当中。通过学习"六观"中的位体可知道诗词的体裁,置辞可以推测诗人的情感以及"诗...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14
宋代士大夫优厚的政治待遇、良好的文教氛围、积极进取的儒者精神以及边境之患的社会现实赋予宋人经学与诗学别样之风采。就经学对诗学之影响而言,要者有三:一是宋代经学致用...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唐代因政治开明、文化多元以及经学本身的"式微"给了诗学良好的发展契机。初唐经学一转六朝浮迷虚华之气而重刚健致用之姿,文坛则强烈呼唤风骨之体。盛唐之际三教鼎立而儒学...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湘怨"情结是中国诗歌史中值得关注的特殊文化现象。自娥皇女英与屈宋以来,湘怨情结在诗歌史中有着一条明晰的发展线索。其中,湘怨情结在唐宋发展中又有着明显的转变过程。如...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作为华夏文明轴心时期的重要结晶,先秦经学与诗学有着共体同源的属性。先秦经学核心之儒道元典与诗学观念交相辉映,二者的文化共生与文本同构是共体同源的重要表现。可以说,...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8
盛唐三教融通促进经学形成兼融的特性。表现于外是三教经典同披尊荣,体现于内则是三教经义统贯身心,善归一揆。盛唐经学的兼融特性深刻影响了诗学发展。盛唐诗学的代表《河岳...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养生主》和《大宗师》中出现的"悬解"这个关键词,是解读《庄子》的重要线索之一。历代对"悬解"的解释主要分为以郭象为代表的"适性"和以成玄英为代表的"空幻"两种观点。读...
[期刊论文] 作者:潘链钰,, 来源:中国文学批评 年份:2017
引言一定之语境产生一定之理论。中国文论是在中国文化语境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这是对中国文论最为简单与基础的理解。但中国文论的语境生成绝非如此简明。近来随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