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0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潘贤模,, 来源:新闻研究资料 年份:1981
潘贤模系美籍华人,他抱病写了《近代中国报史初篇(断章报史)》,共七章。本刊第五辑发表的《中国现代化报业初创时期》为该书第五章,这一辑发表第一、二两章,以后将陆续发表其...
[期刊论文] 作者:潘贤模,, 来源:新闻研究资料 年份:1982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捩点。满清政权无知愚昧,英国政府蛮横野心,两者兵戎相见,清朝惨败,签订南京和约,割香港,开五口通商。这场战争对中国报业发展,有着重大挫折。本来,...
[期刊论文] 作者:潘贤模,, 来源:新闻研究资料 年份:1981
有清一朝,满族入统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民治思想最低落的时代。当此时会,西洋传教士要将新思想,新潮流带进来,自然要遭迂到统治者最大的阻力。柳诒征论断说:“吾国,国...
[期刊论文] 作者:潘贤模, 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1981
万里迢迢来到了中国沿边城市——广州及澳门。年仅二十五岁的马礼逊,精力充沛,学中文、编字典,翻译基督教圣经,够得上忙碌了。以一个青年传教士的立场,他那传播基督福音的美梦,却受到现实的无情的打击。满清政府有着雍正年的上谕:“各省西人,除应到京效力者外,......
[期刊论文] 作者:潘贤模, 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1982
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徘徊在中国国门边缘的西洋人士(包括传教士及商人),数已不少。他们最大希望,将来可以进入中国大陆。1832年6月21日,郭士立牧师与英国广州商馆的胡夏米,乘阿美士德号船到达吴淞口,在上海停留了两周。郭士立的游记《THE JOURNAL OF TWO VOYAGES......
[期刊论文] 作者:潘贤模, 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1980
外国传教士来华的初期,多集中于广州及澳门。由于禁止传教的命令,基督教书刊的出版活动,只限于南洋的华侨聚居地区。以后,禁令稍有松弛,广州澳门便成了现代化新闻事业在中国展开的第一站。在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广州纪录报,创刊于一八二七年;第一本......
[期刊论文] 作者:潘贤模,,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2004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各年级教学要求,是教师进行教学、考查的依据,是使教学逐步量化的尺度。长期来广大教师在备课时(尤其是课时备课中),首先要吃透的就是教学要求的...
[期刊论文] 作者:何靖,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5
主此说者有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北京历史博物馆主编《中国近代史参考图片集(中集)》、余家宏等编《新闻学简明辞典》、潘贤模《鸦片战争后的香港报刊——近代中国报刊史初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