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971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2
郭店楚简道家作品三册是传世本《老子》成书之前就存在的有关道家思想的著述。《绝智弃辩》(老子甲 )、《治人事天》(老子乙 )应是春秋道家原创者思想的表述 ,其作者可能分别...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1
郭店楚简老子乙以为道、守道为中心言道家之用,认为治人事天是道家的责任。这是春秋道家对社会有所施为的积极表现。老子乙从自我贬损、绝学而顺其自然、爱身自重三个方面入...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0
陆九渊心学中有“心”和“本心”两个概念。“心”是以“思”为职的人体器官 ,即现代心理学所说的“人脑” ;“本心”就是“仁义之心” ,是现实的伦理关系以及传统伦理道德的...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5
陆九渊心学是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哲学.陆九渊的"人才"论与的"三才"说一脉相承,"本心"论、"格心"论,源出."人才"论与郭店"四...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4
郭店《老子甲》的"道"是中国古始神话本原的理性升华。《老子甲》通过对自然之"象"的领会,把握住"混沌"的运动和变化,直接进入"本体",以理性的"道"取代神话本原,宣告古始神话...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正】 艺术作品是艺术的具体存在,没有艺术作品就没有艺术;没有艺术作品,关于艺术的种种论述,也就没有了依据。艺术作品是一种产品,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有自己的物质存在形式。...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7
郭店楚简所记录的是公元前五百年前后,中国思想家们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填密思考之后所产生的思想。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这个时代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一直靠......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7
老聃、老菜子、孔子,在公元前五百年前后,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社会提出了独到的看法。《郭店楚墓竹简》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在地下埋藏了两千三百多年,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5
"日损"是春秋道家以"道"修身达到"无为"境界的重要途径."清静"是一种做人和治人的原则,也是为道者以"道"治国的最高境界.统治者若能清廉恬淡以自守,为无为、味无味、事无事,...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8
面对春秋晚期的社会现实,春秋道家认为只有将“道”的“恒无为”精神用于社会,才可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只有坚持“无为而无不为”,才能挽救因贪欲和腐败而蜕......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2
《郭店楚简平议》对《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所列楚简《老子》、《儒书》、《语丛》凡18篇的字、词、句、篇进行了全面研究.认为,《老子》甲、乙是表述道家原创...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0
中国古代哲学中“物我关系”是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提出的,与康德“为我之物”中的“物”、“我”不是一回事。说陆九渊哲学体系中“‘心’和‘物’的关系是颠倒的”、“‘......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0
“弗利”是一个词组,不能一般地释为“不利一己之私”。从“弗利”所处的语法位置分析,“利天下而弗利”中的两个“利”应是所指不同的两个同音词,“弗利”之“利”应释为“贪”......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3
郭店与今本相对应章节有明显差异.郭店主张"清静为天下定",今本主张"在政治上不要有为".(含老子丙)与郭店有密切联系,与今本...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3
郭店与今本相对章节同中有异,且异处较多.郭店积极、入世,主张以道佐人主治国,是春秋老子哲学思想的表述;今本相对章节消极、退守,希望社会不要...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1
老子在《绝智弃辩》(老子甲)中提出的道是可以作为社会生活依据的客观法则,是客观性和形上性的统一,老子的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它不是一个思辩的概念,而是一个混然自成的实体,它......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9
人是最可宝贵的,人如何认识自身?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命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必需认识“人”。文章引述先秦......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1
《语丛一》与《语丛三》在内容上有密切联系 ,可以合在一起分为《〈语丛一、三〉上篇》、《〈语丛一、三〉下篇》。然而从版本学上考查 ,《语丛一》与《语丛三》绝不是一册 ,...
[期刊论文] 作者:涂宗流, 来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4
郭店出土面世,为解决"老子其人其书"问题提供了可靠证据.老子姓老氏,名聃,春秋时宋国沛人,与孔子同时且长于孔子.孔子死后二百年左右流传的郭店是老聃思想的表述,与今本相对...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