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1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马红梅(综述),涂传清(审校), 来源:医学综述 年份:2010
以阿霉素(多柔比星)、表阿霉素(表柔比星)和吡喃阿霉素(吡柔比星)为代表的蒽环类抗癌药作为最有效的化疗药之一,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白血病、乳腺癌、肺癌、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
[期刊论文] 作者:曹鸿霖(综述),涂传清(审校), 来源: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2008
动脉血栓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壁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各种炎症因子共同参与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症(AS)密切相关,而免疫和炎症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典文(综述),涂传清(审校), 来源:医学综述 年份:2013
血友病A的发病机制是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各种突变导致FⅧ活性降低,错义突变是轻/中型血友病A发病的主要机制,内含子22的倒位是重型血友病A发病的主要机制。无义突变、剪接位......
[期刊论文] 作者:余卓丽(综述),涂传清(审校), 来源: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2006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它不仅有抗肿瘤、抗病毒与免疫调节的作用,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促炎症......
[期刊论文] 作者:涂传清(审校者),张广森(指导者), 来源: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年份:1999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抗肿瘤作用已得到动物实验、临床及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的证实。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有关其拮抗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产生这些作用的机制。...
[期刊论文] 作者:涂传清(审校者),张广森(指导者),卢汉波(指导者), 来源: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年份:1998
c-myc、P53基因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重要基因,其表达缺陷与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密切相关,在白血病发生及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c-myc、P53基因“操纵”白血病细胞生物学行为中的相互作用及联系的研究进展予以介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