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44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冶金 年份:2016
编号:2015221获奖等级:贰等完成单位: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唐复平、任玉辉、姚林、洪树利、梁琪、韩立涛、郭大勇、赵学博、白喜峰、高德柱项目简介:项目目的在于按照创新...
[期刊论文] 作者:洪树利,, 来源:鞍钢技术 年份:2011
对帘线钢盘条索氏体片层间距控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生产实践研究。根据理论分析确定了控制索氏体片层间距所需的盘条相变过程的转变温度;通过测定帘线钢的相变过程连续冷却曲...
[期刊论文] 作者:洪树利,, 来源:鞍钢技术 年份:2011
通过测定焊丝钢冷却过程连续过冷曲线,制定了管线配套焊丝钢盘条的冷却工艺。通过调整冷却工艺参数,使盘条强度满足了用户要求。拉拔试验结果表明,盘条可以不经过热处理直接...
[学位论文] 作者:洪树利, 来源:鞍山钢铁学院 辽宁科技大学 年份:2002
通过实验室热模拟试验,现场生产实验,与国内外高线厂家生产的SWRH82B产品性能的对比,分析了在鞍钢新轧线材厂现有生产条件下,影响SWRH82B产品质量的因素,包括:坯料质量、冷却...
[期刊论文] 作者:洪树利,李玉龙,, 来源:中国修船 年份:2006
文章就国家专利产品复合花纹铝板、三防保温被两种保温新材料新工艺产品进行介绍。说明了这些新材料新工艺在海上采油平台和船舶行业的应用。...
[期刊论文] 作者:孙刚,洪树利, 来源:鞍钢技术 年份:1996
中厚钢板在线自动测厚系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采用无接触式激光发射、CCD接收、计算机处理等方面可提高检测精度和响应速度,并且无射线危害,不需要人员值守。...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本,洪树利, 来源:鞍钢技术 年份:1991
采用U71Mn生产出口钢球。钢坯出炉温度1100~1150℃,开轧温度1050~1100℃,终轧温度950~1050℃,采用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表面硬度平均为HRC54.18,平均体积硬度基本合乎要求。淬火...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本,洪树利,郭宏,, 来源:鞍钢技术 年份:1991
采用U71Mn生产出口钢球。钢坯出炉温度1100~1150℃,开轧温度1050~1100℃,终轧温度950~1050℃,采用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表面硬度平均为HRC54.18,平均体积硬度基本合乎要求。淬火...
[会议论文] 作者:洪树利, 任玉辉, 邸雍,, 来源: 年份:2004
以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线材厂人力资源开发与实施为背景。阐述应用“全程建模”的方法进行需求分析,根据ERP全局集成优化的原则,对业务流程再造(BPR),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模...
[期刊论文] 作者:孙刚,洪树利,王永才, 来源:鞍钢技术 年份:1996
中厚钢板在线自动测厚系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采用无接触式激光发射、CCD接收、计算机处理等方法可提高检测精度和响应速度,并且无射线危害,不需要人员值守。Thick-plat......
[会议论文] 作者:洪树利;韩立涛;张俊峰;, 来源: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 年份:2006
本文介绍了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线材厂在设备落后的条件下,积极发展绿色生产工艺,先后开发了适合本厂实际的低温轧制工艺、加热炉油改气、钢坯热装热送、备件长寿化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郭大勇,马成,洪树利,任玉辉,耿继双,高航,曹亚丹,常桂华,, 来源:金属制品 年份:2010
根据过共析钢(特别是碳质量分数为0.90%~0.95%的钢种)凝固过程氮钛元素的溶质再分配机制,对钢中TiN夹杂的形成进行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钢中碳质量分数的增加,在凝固前沿液......
[期刊论文] 作者:郭大勇,马成,洪树利,任玉辉,耿继双,高航,曹亚丹,常桂华,王秉喜,薛军,, 来源:金属制品 年份:2010
根据过共析钢(特别是碳质量分数为0.90%~0.95%的钢种)凝固过程氮钛元素的溶质再分配机制,对钢中TiN夹杂的形成进行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钢中碳质量分数的增加,在凝固前...
[会议论文] 作者:赵德文;王晓文;谢英杰;刘相华;王国栋;任玉辉;孙建伦;王丽惠;白喜峰;王克强;洪树利;, 来源:中国金属学会第八届轧钢年会 年份:2004
本文报道了基于Q235钢,成品直径为Φ6mm~Φ10mm的热轧带肋超级钢线材的研究.经成分微调,采用含碳0.21~0.25﹪,含硅0.3~0.4﹪,含锰0.7~0.8﹪的钢坯及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制度,已使屈...
[会议论文] 作者:赵德文,董学新,吴峻峰,刘相华,王国栋,郝国强,孟庆华,杨海威,赵志平,洪树利, 来源:中国钢铁年会 年份:2001
针对鞍钢厚板厂4300mm轧机投产后成材率指标存在较大差距问题,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该厂共同立项,对成材率潜力进行大量测量后结合现场实际制定了更为合理的切损规则,在汇集专家经验与实测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研制出先进的坯料设计软件,成果已通过辽......
[会议论文] 作者:赵德文[1]董学新[1]吴峻峰[1]刘相华[1]王国栋[1]郝国强[2]孟庆华[2]杨海威[2]赵志平[2]洪树利[2], 来源:中国钢铁年会 年份:2001
针对鞍钢厚板厂4300mm轧机投产后成材率指标存在较大差距问题,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该厂共同立项,对成材率潜力进行大量测量后结合现场实际制定了更为合理的切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