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2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鸿瑾,沈幼贞, 来源:徐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9
[期刊论文] 作者:胡国昌(编译),沈幼贞(校), 来源: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陈鸿瑾,刘桂东,王昆,沈幼贞, 来源:徐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9
在动物实验性肾缺血—再灌流时,可见自由基作用细胞不饱和脂肪酸过程增强,出现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s,LPO)增多。我们以黄芪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流进行治疗,探讨黄芪是否...
[期刊论文] 作者:刘凝慧,祁友键,沈幼贞,高兴亚,孙东, 来源:徐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6
为探讨山良菪碱抗休克的机制,将15只失血性休克狗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山莨菪碱组:动物失血后静滴山莨菪碱(10mg/kg)20分钟;对照组则静滴同量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在失血前、...
[期刊论文] 作者:刘凝慧,祁友健,孙东,高兴亚,沈幼贞,吴杰, 来源:徐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6
在9只失血性休克狗(平均血压维持在40mmHg)观察其球结膜微循环,并定期从股动脉采血检查血液和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和红细胞变形能力。结果:一、微循环反应非...
[期刊论文] 作者:沈幼贞,陈鸿瑾,曹红,祁友键,高兴亚,刘凝慧, 来源:江苏中医 年份:1992
近年来,对血管内皮细胞舒血管因子(EDRF)已有研究,内毒素(LPS)可使其大量释放。本文用SD麻醉鼠、显微录像提睾肌微血管,并连续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实验分①:LPS组(15mg/kg...
[期刊论文] 作者:沈幼贞,孙东,祁友健,高兴亚,李太志,刘凝慧, 来源:徐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6
电刺激下丘脑室旁核观察了14只大鼠盲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在0.2~0.6mA的刺激强度下,盲肠系膜各级微动脉及毛细血管括约肌(A_126~66μm、A_218~26μm、A_36.6~18μm)均发生明显的...
[期刊论文] 作者:曾因明,沈幼贞,张建福,杨玉芬,朱琳琳,刘凝慧(指导者), 来源:中华麻醉学杂志 年份:1981
[期刊论文] 作者:杨瑞华,骆秉铨,陈兴新,宓国伟,孙东,沈幼贞,刘凝慧, 来源:微循环技术杂志 年份:1994
本实验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提睾肌微血管口径、密度、形态分布等指标的观察,我们发现SHR微循环水平的血管口径缩小,形态分布异常,毛细血管数目减少及“网络结构”形...
[期刊论文] 作者:骆秉铨,宓国伟,张孝坤,陈兴新,吴良金,孙东,沈幼贞,刘凝惠, 来源: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年份:1990
本实验研究血管扩张剂((口派)唑嗪、戎脉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正常血压大鼠(WKy、SD)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动物分为四组。Ⅰ组(口派)唑嗪+sHR,Ⅱ组戎脉胺+SD,Ⅲ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