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3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沈公约, 来源:农村新技术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沈公约,, 来源:种子世界 年份:1989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世界上许多国家目前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缺乏理想的不育系。所以,发...
[期刊论文] 作者:沈公约,, 来源:宁夏农业科技 年份:1982
对向日葵的适宜收获期进行了连续二年的观测。供测品种为油用种“罗葵52号”。于成熟初期在大团中选择生长正常、健壮无病,具有本品种代表性的单株5株,作好标志。将每株的花...
[期刊论文] 作者:沈公约,, 来源:宁夏农业科技 年份:1984
茭白又名“茭笋”,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可利用浅水沟、低洼地、河滩地、沼泽地栽培。1983年春,我场从浙江引进茭白老根300多墩和少量幼苗试种,秋季收茭白2000余个,净重700...
[期刊论文] 作者:沈公约,, 来源:宁夏农业科技 年份:1985
我场位于银川平原的卫宁灌区下游,贺兰山余脉和黄河之间。全场现有耕地25000余亩,其中15000多亩为淡灰钙土区,我场系1960年建场的新垦区,地下水埋深在4米以下,土层较浅,土质...
[期刊论文] 作者:沈公约,, 来源:宁夏农业科技 年份:1980
今年我场积极扩种罗马尼亚油用向日葵,但因缺乏栽培管理经验,灌头水后普遍发生不同程度死苗现象,造成严重减产。为此,我们作了调查研究。一、外部症状茎秆弯曲下垂,叶片灰白...
[期刊论文] 作者:沈公约,, 来源:宁夏农业科技 年份:1981
罗马尼亚向日葵(简称罗葵),矮秆、独头、种皮薄,产量及出仁出油率高,是一优良的油用葵花品种。但其“多头”(发杈)现象对产量的影响很大。据调查,多头的发生率一般在10%左右,...
[期刊论文] 作者:沈公约,, 来源:宁夏农业科技 年份:1986
我区春小麦一贯沿用“先播基肥、后播种子”的播种方法,由于早春气温低,土壤化冻浅,小麦是顶凌播种,实际上种子和肥料往往互相重合,造成烧种烧苗,断垄和缺条现象严重。我们...
[期刊论文] 作者:沈公约,叶飞华,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1999
水稻旱育秧起源于日本,我区自90年代初引进该项技术,经多年来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有效地解决了早稻育秧期间由于低温、阴雨、寡照而引起的烂秧和移栽...
[期刊论文] 作者:沈公约,叶飞华,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97
鲜玉米富含淀粉、水溶性多糖和多种维生素,且具有香、甜、脆、嫩、糯等特性,既有粮食的属性,又有果蔬的属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关注和青睐。湖州市区的鲜玉米生产...
[期刊论文] 作者:沈公约,叶飞华,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96
1概况与效果 我们从1991年开展水田免耕春玉米的试验和研究。先在太湖之滨的白雀乡湖滨村科技示范户王建芳的0.6亩“小粉田”土壤上进行了小面积的免耕春玉米栽培试验,...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吉林,沈公约,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9
L9(3^4)正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套播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播种期,其次是鲜稻草覆盖,再次是播种量,氮肥运筹对产量影响不大。浙北地区晚稻套播小麦宜10月25日播种,播种量225kg/hm^2,晚稻收割后1周覆盖......
[期刊论文] 作者:朱建方,沈公约, 来源:种子科技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沈公约,陈水华,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1999
湖州市地处太湖南岸,气候温和湿润,年无霜期233~246天≥10℃活动积温5000℃左右,热量条件属三熟不足、二熟有余地区.过去冬作以大麦为主,近年来小麦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
[期刊论文] 作者:沈公约,陈水华,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沈公约,叶飞华,王吉林,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96
1概况与效果 我们从1991年开展水田免耕春玉米的试验和研究。先在太湖之滨的白雀乡湖滨村科技示范户王建芳的0.6亩“小粉田”土壤上进行了小面积的免耕春玉米栽培试验,显示...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86
沈公约同志 关于玫瑰田化学除草问题,现介绍一种方法,请试试。 目前江苏、浙江、安徽一带茶园、果园、桑园,普遍推广和使用10%草甘膦水剂(江苏镇江江南化工厂、浙江龙游、鄞...
[期刊论文] 作者:沈公约,陈水华,王吉林,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1999
湖州市地处太湖南岸,气候温和湿润,年无霜期233~246天≥10℃活动积温5000℃左右,热量条件属三熟不足、二熟有余地区.过去冬作以大麦为主,近年来小麦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晚稻...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吉林,沈公约,陈水华,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9
L9(34)正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套播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播种期,其次是鲜稻草覆盖,再次是播种量,氮肥运筹对产量影响不大。浙北地区晚稻套播小麦宜10月25日播种,播种量225kg/hm2,晚稻收割后1周覆盖......
[期刊论文] 作者:沈公约,陈水华,叶飞华,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1998
糯玉米作为一种新型的保健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栽培技术上,过去一直沿用先翻耕整地,再下种或栽苗的传统老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投工多,成本高,同时也无法解决春播期间雨水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