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53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池作和, 来源:浙江大学 年份:1996
该论文采用冷模试验,计算机辅助试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劣质煤低负荷稳燃,锅炉防结渣,减轻炉膛出口烟温偏差的方法,四角切向燃烧炉和W型炉炉内空气动力特性等进行...
[会议论文] 作者:池作和, 来源:第二届火电厂锅炉、汽机新技术与节能改造研讨会 年份:2015
文中介绍了一种具有超强防结焦结渣和防高温腐蚀的纳米陶瓷涂料。该涂层具有非常强的疏水性,从而防止锅炉受热面的结渣和粘污;与基材的结合强度高,长期运行不脱落;具有很高的发射......
[期刊论文] 作者:周洁,池作和, 来源:电站系统工程 年份:2003
对通辽发电总厂和赤峰热电厂设计褐煤的燃烧和结渣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合适的炉膛断面热负荷、燃烧器区域热负荷及双调节煤粉浓缩燃烧技术对燃烧系统进行设计.投产后两台...
[期刊论文] 作者:Mill.,KC,池作和, 来源:煤炭综合利用译丛 年份:1990
标号为 A 至 I 的渣样直接取自气化炉。标号为 J 和 K 渣样的形态分别为结晶态和玻璃态,取自液态排渣炉停炉后的反应器中。表1给出了这些渣的化学成份。比原煤灰分具有...
[期刊论文] 作者:池作和,潘卫国, 来源:燃烧科学与技术 年份:2000
煤粉流动阻力计算是制粉系统设计选型的基础,在对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归纳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流动阻力试验,提出了煤粉流过水平稳定段的阻力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比采用模化法得到结......
[期刊论文] 作者:池作和,潘卫国, 来源:燃烧科学与技术 年份:2000
煤粉流动阻力计算是制粉系统设计和选型的基础。在对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归纳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流动阻力试验,提出了煤粉流过垂直稳定段和弯管时的阻力计算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潘卫国,池作和,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年份:2000
首先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后的试验研究方法,在多相流动热态试验台上对水平管加热段内空气-煤粉混合气流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热空气与煤粉在加热段内的换......
[期刊论文] 作者:周昊,池作和, 来源:中国电力 年份:1997
四川万源电厂两台四角切圆燃煤锅炉,长期燃用劣质煤,同时,由于燃烧器设计等方面的不合理,存在燃烧不稳,灭火打炮,飞灰可燃物高等问题。采用了可调浓度浓淡燃烧器,并对原风口布置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潘卫国,池作和, 来源:动力工程 年份:1999
对气固多相流动的数值模拟的方法和描述气固多相流动特性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和对煤粉气流流过弯管时的流动情况进行数值计算发现:采用K-ε双方程模型描述气相湍流模......
[期刊论文] 作者:池作和,周昊,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年份:1998
四角切圆燃烧锅炉,存在着稳燃和结渣的矛盾,一次风微反切技术已在多台锅炉上得到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对矛盾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Ox的排放量。本文把湍流理论和多相流动理论应用于......
[期刊论文] 作者:周昊,池作和, 来源:电站系统工程 年份:2000
提出设置喷口壁面热电偶,以壁面温度信号监测燃烧设备工作状况,配合煤粉浓度可调水平浓淡燃烧技术,通过现场试验,获得了良好效果。...
[期刊论文] 作者:潘卫国,池作和, 来源:发电设备 年份:1998
该文分析了气固两相流在水平管道内流动时摩擦阻力系数λμ的计算方法,结合在大型模化试验台架上所作的试验,通过分析回归得出了计算送粉管道摩擦阻力系数λμ的经验公式,提供更......
[期刊论文] 作者:潘卫国,池作和,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7
本文首先综述分析了国内外对不同弯曲曲率半径及角度弯管的阻力特性研究,然后结合作者在多相流动试验台上对45°、90°、110°、150°角度及R/D=2、2.5和3所进行的不同试验结果,采......
[期刊论文] 作者:蒋啸,池作和, 来源:热力发电 年份:1998
针对我国电站锅炉燃用的煤种多变和负荷多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撞击式可调浓度燃烧技术。撞击式可调浓度燃烧技术利用立体着火机理使一次风射流的着火性能大大改善,从而使......
[期刊论文] 作者:池作和,周昊, 来源:热力发电 年份:1999
对锅炉结渣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锅炉结渣机理方框图,并概括出了影响锅炉结渣的重要的三个因素。对解决韶关发电厂200MW锅炉的问题给出了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期刊论文] 作者:周昊,池作和, 来源:热力发电 年份:1999
锅炉四管爆漏是锅炉运行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原因较复杂,涉及多门交叉学科,往往难以对其产生的原因作出正确判断。采用“快速”抢修办法,不能根本解决事......
[期刊论文] 作者:池作和,陈玲红, 来源:发电设备 年份:1998
该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煤粉浓淡分流燃烧技术,它由可调浓度撞击分流器和V型稳燃器两部分组成。左右浓淡分流和横置的稳燃器在喷口出口产生空间交叉的高浓度煤粉层,这些煤粉层为煤粉......
[会议论文] 作者:潘卫国,池作和,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会议 年份:1995
[会议论文] 作者:蒋啸,池作和,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会议 年份:1995
[会议论文] 作者:池作和,夏建军,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会议 年份:1995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