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44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池书敏,, 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8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玉米杂交种发展历史的回顾与现状分析,预测了未来生产对玉米杂交种的要求,并试拟了河北省玉米杂交种的发展战略,即要以种质资源的征集,改良和利用为基础,以...
[期刊论文] 作者:池书敏,李广敏, 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7
从水分状况、活性氧化谢、光合作用、内源激素与多胺、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等方面综述了我校近几年来玉米抗旱机理研究的内容与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期刊论文] 作者:池书敏,孟义江, 来源:华北农学报 年份:1998
选用36个优良玉米自交系,组配了300个杂交种(其中78个杂交种为13个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利用过氧化物酶、酯酶和醇溶蛋白多态性的综合分析,划分了我国玉米的优势类群,所得结果与材......
[期刊论文] 作者:陈景堂,池书敏,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0
本文对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病理、传播方式、病害流行原因,玉米抗性鉴定以及生物技术在作物病毒育种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对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玉......
[期刊论文] 作者:刘志增,池书敏,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1996
本文对引进玉米自交系和部分自选自交系及其杂交组合进行了抗粗缩病性鉴定。在鉴定的96份自交系中,大部分表现为感病或中抗,只有P12、P20、BS110、138、6513和E综1214表现高抗,未发现免疫类型。杂交组合中......
[期刊论文] 作者:池书敏,刘志增, 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5
通过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利用杂种优势距离对10个常用玉米自交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自交系可划分为以下几个类群,即{478,5003,811}类群;{E28,中黄64}类群;{M017,81515,抗旱大粒黄}类群和{53,缩31}类群。最强的杂种优势模式......
[期刊论文] 作者:魏俊杰,池书敏,刘志增,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1
以孤雌生殖诱导系高诱1号诱导的单倍体植株为材料,分别在6叶期和拔节期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配以二甲基亚砜(DMSO)注射处理茎尖生长点,对单倍体植株进行人工加倍,并对部分不...
[期刊论文] 作者:祝丽英,池书敏,等,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1
本文综述了EMS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及EMS在创造玉米新种质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并对EMS在玉米遗传育种研究中的有景进行了论述。...
[期刊论文] 作者:陈景堂,池书敏,等,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1
利用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生产上应用的53个玉米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干种子清蛋白(白蛋白Albumin)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辨率高、......
[期刊论文] 作者:史吉平,李广敏,池书敏, 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4
利用─1.0MPa的PEG—6000溶液模拟水分胁迫,研究了10mmol/L的CaCl2。溶液(以纯Ca2+计)浸种对玉米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未用钙处理的玉米幼苗生长素(IAA)含量从225ng/g·DW降至142ng/g·DW,GA3含量从223降至......
[期刊论文] 作者:陈景堂,刘志增,池书敏, 来源: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2001
利用RAPD技术结合聚类分析,研究了亚洲和中南美洲产的苋属植物7种14个品系遗传关系.从80个10碱基长度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03个DNA片段,平均每个引物扩增...
[期刊论文] 作者:陈景堂,池书敏,刘志增,, 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孟义江,宋占权,魏俊杰,池书敏, 来源: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2000
1998和1999年对36份优异玉米杂交种进行了耐盐性筛选。结果表明,在大田盐分胁迫下,玉米杂交种的产量降低,相对减产率在2%~-46.7%之间。在36份材料中筛选出抗盐性强的品种3份。...
[期刊论文] 作者:李广敏,唐连顺,商振清,池书敏, 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4
通过不同浓度(0,-0.75,-1.25,-2.00MPa)的PEG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的玉米杂交种及其其亲本自交系幼苗保护酶活性,膜脂过氧化水平,质膜透性的影响及其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明确了适度的PEG(-0.75,-1.25MPa)胁迫处理使玉米幼苗叶片......
[期刊论文] 作者:商振清,史吉平,李广敏,池书敏, 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4
本文以对青枯病敏感性不同的两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差异.结果表明,抗病杂交种两种酶的活性高于感病杂交种......
[期刊论文] 作者:董永华,史吉平,李广敏,池书敏,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1996
叶面喷施10-5mol/L的6─BA可以提高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光合效化酶及细胞保护酶活性,降低气孔阻力和MDA含量,减轻水分胁迫下活性氧对膜的伤害,增强玉米幼苗的抗旱性......
[期刊论文] 作者:唐连顺,李广敏,商振清,池书敏,, 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2
PEG模拟水分胁迫过程中,在胁迫强度较轻、胁迫时间较短、胁迫速度缓慢时,玉米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 (RWC) 下降较慢,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
[期刊论文] 作者:陈景堂,祝丽英,宋占权,池书敏,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2
利用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对玉米种子清蛋白和球蛋白进行研究。结果用含有NaCl的球蛋白提取液 Ⅰ 提取 5次蛋白质后 ,清蛋白和球蛋白几乎全部被提取 ;而用不含N...
[期刊论文] 作者:祝丽英,池书敏,刘志增,王静华,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1
本文综述了EMS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及EMS在创造玉米新种质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并对EMS在玉米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利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期刊论文] 作者:池书敏,孟义江,陈景堂,宋占权,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1997
本研究选用了36个优良玉米自交系并组配了300个杂种,其中包括13个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了78个杂交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