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24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毛桐恩,姚家榴, 来源: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年份:
毛桐恩,姚家榴)Therelationshipbetweencrust-mantlestructuralratioandseismicactivity¥Tong-EnMAOandJia-LiuYAO(...
[期刊论文] 作者:毛桐恩,王铁成,姚家福,卢军,张洪魁, 来源: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年份:
ThevariationsofthedegreeofgroundresistivityanisotropyduringtheTangshanearthquakeTong-EnMAO(毛桐恩);Tie-ChengWANG...
[期刊论文] 作者:曾融生,孙为国,毛桐恩,林中洋,胡鸿翔,陈光英, 来源: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年份:
ThedepthofMohointhemainlandofChinaRong-ShengZENG;(曾融生)Wei-GuoSUN;(孙为国)Tong-EnMAO(毛桐恩)ZhongYangLIN;(林中洋...
[期刊论文] 作者:З.,ВИ,毛桐恩,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1995
1.引言不同研究人员对岩石层的理解有不同的内涵。根据地震学的观点,通常取地震波低速层的上界面作为岩石层的底面,那里有部分熔融区,或物理性质至少有可察觉的变化,或...
[期刊论文] 作者:毛桐恩,,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93
本文从我国开展大地电磁测深法研究的实践出发,论述了该方法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包括孕震介质结构构造环境的探测研究和孕震过程深部介质电阻率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监测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毛桐恩,,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92
我国东部华北与华南块体地震活动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研究了两块体的壳-幔结构构造特征,并比较了其差异;从两块体的壳-幔结构构造特征的差异出发,对这种差异如何导致地震活动的强弱作了初步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毛桐恩, 来源:中国减灾 年份:200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 0 0 0年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於 1 2月 1 5~1 7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中国地震局、水利部...
[会议论文] 作者:毛桐恩,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3届年会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毛桐恩,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1986
1966年邢台7.2级地震以后,我国陆续建立了大量的地电、地磁观测台和流动观测网。在1966—1976年我国地震活动高潮期间,取得了若干观测与研究结果,本文拟予概述和讨论,为今后...
[期刊论文] 作者:毛桐恩,,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6
本文分别简介了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和东北监测研究中心黑龙江分中心研制成功的ZD8地电仪和VD-A型微型机地电仪,内容包括两台仪器研制和试验过程,通过技术鉴定的评语,以...
[期刊论文] 作者:毛桐恩,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1985
地电阻率法是地震预报前兆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近二十年来,一直用地球物理勘探中用于找矿的DDC-2系列仪器进行地电观测。 地电前兆观测与地震前兆观测一样,都是从强...
[期刊论文] 作者:毛桐恩,,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5
本文简介了1984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全国首次地球电磁感应测深研究学术讨论会概况,有100多名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文章着重从观测仪器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建...
[期刊论文] 作者:毛桐恩,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1986
地震前电磁辐射现象的研究,最近几年在国内外越来越引起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唐山7.8级大地震前,京津地区一些观测点观测到了较明显的电磁异常现象,如气象雷达收到了异常指状...
[期刊论文] 作者:毛桐恩, 来源:地震 年份:1982
为观测地壳深部区域性波速变化,研究地壳深部波速变异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探索地壳深部地震预报前兆信息及其技术指标,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计划从1981年起至1983年每...
[期刊论文] 作者:毛桐恩,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毛桐恩,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毛桐恩,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毛桐恩,,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90
深地震测深是地球科学中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在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及地球动力学过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十几年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地壳深部探测工作,获得了大量的含有地壳和上地幔结构信息的地震记录。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得到一批有关地壳结构的有意义的......
[期刊论文] 作者:D.L.Anderson,毛桐恩,,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1997
5 外围层很明显,岩石层和软流层已经失去了它在现代地质学和地球化学文献中最初确切的地球物理含义。很难讨论OLB,CFB和MORB储层可能位置,因为现在预想它们与岩石层、软...
[期刊论文] 作者:D.L.Anderson,毛桐恩,,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1997
3 富集地幔人们曾经用大陆地壳拼凑和原始的下地幔柱解释所有非大洋中脊玄武岩(即富集玄武岩或来自所谓原生储层的玄武岩)。上地幔被看作是枯竭地幔和洋中脊玄武岩的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