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3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MMPI和EPQ的小范围比较研究毕世响引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查表(MMPI)和英国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都是权威而常用的人格量表。...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17
毕世响,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原理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  ...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中国德育 年份:2011
[关 键 词] 道德教育;社会原型;社会自觉;道德自觉;长老在家;人在场  [作者简介] 毕世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中国人最原始的宗教——吃饭教    中国社会自从三皇五帝以来,就一直是农耕文明社会...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中国德育 年份:2009
我们将陆续刊福建师范大学毕世响教授对此问题的解读。    道德祭司    “谁来教育我们”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进...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中小学德育 年份:2017
毕世响,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原理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  ...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现代教育论丛 年份:2000
一、转型的实质是人的解放 社会转型的实质,是人类生活(存)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而首先是人的转型。转型实际上有两大动力,其一是社会,其二是人对自己的自我反思,后者...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 年份:2012
对当下这个时代文化与教育的体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试着用过去的中学来体认现在的中学,进一步,体认现在的教育与文化,过去的中学,现在的中学,意境应该是一样的。教育在...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教育与教学研究 年份:2017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几个风雅,甚至是大风雅,今天的人不但不熟悉,甚至可能觉得恶心.这几个风雅包括扪 虱、负暄、围炉、纳凉等.这里且把“扪虱”也当作一个传统文化来说说.在人...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本文从心理历史学的角度,对孔子一生的个人历史活动和他当时当地的心态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观点:1.孔子初立于世,便以士自居,急于出仕,施展抱负;2.仕鲁之后,终...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上海教育科研 年份:2004
师生关系一直是笼统的说法,它应该是以教学为交往实践的特指关系,且是工业文明下社会的共同关系,因为教育是工业文明下普遍的生活方式,不是农耕文明下普遍的生活方式。在这个...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年份:2009
时代又回到了实践年代,实践的涵义从亚里士多德到现在,经历了曲折的变化。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实践的核心是善的活动,是人对人的活动,人对自己的活动,实践是一个伦理学概念。亚...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教育与教学研究 年份:2017
教育是灵魂的转向:从意见世界上升到知识世界,教育的核心在于灵魂体认知识的能力。灵魂精细繁复,悠远邃深,无始无终,广大幽深,通天彻地,知识亦复如是,乃人灵魂固有之能力。灵...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教育文化论坛 年份:2011
从1985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到2010年的《追寻发展链:教育的辩证拷问》,刁培萼先生又经过了25年的再次积淀,为中国的教育学,提出了“教育可归结为思雏教育”的论断,这既是能......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心理科学 年份:1992
前言一个人期望自己在某方面取得成就的水平,在心理学中称为抱负水平,又叫志向水平,志趣水平。心理学中对志向水平有过许多研究,例如1961年莱切曼(S.J.Lachman)发现,一...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上海教育科研 年份:2012
道德教育的根本是祭起一套说话体系。打倒或者推翻一个道德教育体系,就在于放倒那个道德教育的说话体系。时代道德教育,就是对传统道德教育说话体系进行时代转变。中国道德教...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教育科学研究 年份:2004
中小学语文教学可能的本质应为对文字的尊重与敬畏,而非人对人的仰视。文字的作用是言说人的精神,在文字面前,每个人都是渺小的,没有大作家与中学生或小学生的区别,大作家与...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5
人的行为是塑造出来的,但我们所看重的往往是行为的显著形式或最后结果,因为行为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机制并不是每个人都试图搞清楚的。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是研究行为的最...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 年份:2009
卢梭所理解的教育,最核心的是自然和人的天性,无论时代怎么变化,这两个是教育的根本。人之所以需要教育,是因为人生来软弱,所以需要力量;因为人生来一无所有,所以需要帮助;因...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8
“公民”实际上是一个德性概念,他是人与人类演化过程中的政治规定性和国家规定性的社会组织形态的产物,更是教育的产物。因为公民不是天然的,是教育出来的,这是道德教育的政治基......
[期刊论文] 作者:毕世响,,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 年份:2009
尽管所有的学问最终都通向自由,也就是人的解放(佛教叫“解脱”),但惟有道德才是最直接的途径。道德也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因为道德所关涉的是人的灵魂之中最深沉的部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