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9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毋(音ɡuàn)丘俭谋反"案是《晋书.刑法志》中的著名案例之一,其承载着重要的法律意义。在法律制度上它构成了妇女连坐制度变化的重要契机,从秦、汉、到魏,女性作为母亲、妻...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法学研究 年份:2013
"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是民初一种主要而又特殊的民事法源,源自《大清现行刑律》,但在立法层面,《大清现行刑律》从"刑律"到"民法"转变的任务并未完成,即未形成统一法律文本样...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把我国古代的"亲属容隐"制度置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性、心理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语境中进行考察,探究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在当时的合理性,进而考察导致该制度产生、存续的...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环球法律评论 年份:2004
民初大理院的司法实践是物权债权区分论在近代中国丰富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物权的"绝对性"和债权的"相对性"、物权的"支配性"和债权的"请求性"在大理院的判决中得以清晰地展现...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北方法学 年份:2013
"检察文化"是一个全新领域,中国古代并没有孕育出现代意义的检察制度,先秦儒家也没有将"检察"二字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但是,通过对先秦儒家典籍中"检察"之"察"字的考析发现,...
[学位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 年份:2007
“容隐制”是一项既具有世界性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法律制度和文化资源,据著名学者范忠信的研究,从古代到近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不同国家、不同法系、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或者......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3
中国法制史课程和教学在法学教育中不被重视,有边缘化的倾向,从而制约了中国法制史教学的效果.改革中国法制史的课程教学,除了观念上的逐步改变外,教需要重新修订教材,尊重中国法制......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理论界 年份:2007
亲亲相隐制度作为古今中外法律制度的共同选择,是有着深厚的人性动因和心理根基的,它所体现的普世性的人性动因是被选择的主要理由之一。对亲亲相隐制度所蕴含的人性基础和心...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海峡法学 年份:2013
"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是民初的"实质民法",构成了近代中国民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近代民法史研究的既有成果主要从局部和静态层面对"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研究,且长期存在两...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中国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活动源远流长,法律制定权集中于中央,保持了法的统一性。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法律的宣传和普及,立法上追求简约,使得法律通俗易懂,为法律的宣传和普及提供了......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07
亲亲相隐作为中国一项丰富的法律制度资源,蕴涵着深厚的人性动因和心理基础。对这一制度或者文化现象的心理基础的探讨,不能仅局限于它的人类性的层面,还应该着眼于它的本土...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民初大理院在裁判中秉持“有法律者即排除习惯冶的基本立场,“法律冶排除“习惯冶的理由主要有违背公序良俗、不合公益、有碍交易秩序等.在婚姻、继承领域和一些边远偏僻地区...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研究源自《大清现行刑律》的"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何以能够作为民初民事审判的主要依据。分析认为,《大清现行刑律》的内容、结构和在清末的实施是重要铺垫,民初政治和法制环境......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武夷学院学报 年份:2013
先秦诸子分别从经济、人性、社会关系和制度等方面,深刻地揭示了产生犯罪的原因。由此提出了“富民防罪”、“教民以礼”、“兼相爱”和“以法治国”的具体主张。先哲们的所对......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中西比较法在法律史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表现为笼统定性,力证西方的法律制度或因子已存在于中国传统法中;二是表现为简单地以西法为模式,而苛责中国传统法的简陋。这都...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摘要] 民初大理院在裁判中秉持“有法律者即排除习惯”的基本立场,“法律”排除“习惯”的理由主要有违背公序良俗、不合公益、有碍交易秩序等。在婚姻、继承领域和一些边远偏僻地区,由于习惯根深蒂固,仍具有强大影响力,第一顺位法源的“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也有......
[会议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学暨2009’年会 年份:2009
用比较方法探究中西法律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是中国法制近现代化运动之要求,无论对学术研究,还是对法制建设都大有裨益。但是中西比较不能悖离比较之原理和要求,既不能搞......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摘要:中西比较法在法律史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表现为笼统定性,力证西方的法律制度或因子已存在于中国传统法中;二是表现为简单地以西法为模式,而苛责中国传统法的简陋。这都悖离了比较的原理和要求,而落入了“比附”的俗套。在创造和构建今天中国的法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原道 年份:2016
中华法系从法统的外在结构上是一个“礼法”法系。在中华法系解体之后的民初,“礼”依然存续于司法实践中。大理院对“礼”的适用方式有二种,第一为忠实地遵守贯彻“礼”的精...
[期刊论文] 作者:段晓彦, 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 年份:2018
"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是民初大理院一种主要而又特殊的民事法源,其名称、内容和性质是揭示该法源特殊性的基础和关键。深入研究发现,其在当时无专门确定的名称,综合考量相关因素,"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为其最允当之名称;其内容范围,亦非统一明确,须通过司法机关的适......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