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6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 年份:2005
诗法是诗歌创作法则和技巧的总称。既反映诗歌语言介质的内在审美规律,又是诗歌创新变化的途径。古典诗学主要关注的是创作问题,诗法也就成为其主要内容。但现代以来,古代诗...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10
女娲和姜媛神话的文学书写以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时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宏大政治意识表达对圣王英雄的颂扬,保留着神话本有的神圣性特征;后期则流变为卑微文人意...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严羽《沧浪诗话》所标举的“妙悟”属于创作论范畴。创作论意义上的“妙悟”是一种伴随着形象和语言的诗性体悟。通过语言性的涵咏默会 ,直接体悟前人作品中的情景意象 ,以形...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2011
"西安学"从理论上说是一个学科集群。但中外城市学研究经验及成果表明,城市学主要是一种文学文化学,目标在于构建城市精神镜像。作为文学文化学的西安学应以城市的精神体验为主......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2019
《胡适文集》第2卷中标明“散文”的文本有别于当时盛行的小品文和杂文体式,属于作者思想的平易而直接的表达。这类文本提笔为文,信口而发,不讲究技巧和词采,文字与思想直接...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2009
《聊斋志异》《尸变》和《喷水》两篇,因其主旨不明,被视为民间恶鬼故事的一般记述,而不包含寄托和寓意,其价值因之颇受质疑。而细读文本不难发现,两篇故事中的恶鬼伤人都与外来入......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1
  作为战国重要思想家,荀子也是先秦文学思想史的考察对象之一。本文以《非相》和《正名》为例,对苟子名辩思想的“辩说”和“正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指出名辩...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12
"子见南子"本来是无关情爱的礼节性拜见,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着导向情爱想象的意义结构,在王充、朱熹等人的谈论中早已与敏感的男女情事相关。现代以来,林语堂的独幕剧《子见南...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中国文言小说传统中,随着叙事由散漫走向精致,以晋宋之际的《白水素女》为标志,形成了一种"聚焦"叙事技巧。唐人沈既济《任氏传》为狐女任氏作传引入两位视点人物以展示人物...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2009
神话在文明时代经由不同意识的加工而衍生不同的意象。女娲神话在秦汉公共政治意识玩味中生成了具有补天和造人功能的"圣王"形象;在唐宋诗性玩味中,结合"寒士体验"又生成表征...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沈德潜在几大诗歌评选及《说诗晬语》中对历代诗歌的品评表现出相对统一的批评模式,即先标宗旨,次论体法、音节,继论神韵。这一批评模式是对严羽和七子派诗歌批评方式的继承,...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诗必盛唐”一直简单地被当作明代七子派创作上模拟之弊的根源和口实。但全面考察七子派诗学思想,不难看出:七子派取法汉魏盛唐的本意,在于恢复各体诗歌初创阶段的那种真情...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年份:2003
唐宋以后 ,中国古典诗学在范古问题上形成了“诗法”与“妙悟”两条路线的对立与纠结。严羽“妙悟”说对后期诗学形成主导性影响 ,但这并没有抵消“诗法”论存在的必要性。李...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2011
《聊斋志异》中具有科举批判意义的名篇《贾奉雉》沿袭了"遇仙-游仙-返回人间"这样的情节模式,属于中国"仙传"文学传统。"仙传"情节模式形成于西晋葛洪的《神仙传》,在唐人传...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2010
《苏仙》的基础性情节是苏女的“不夫而孕”,这是对中国古代“感而孕”神话原型的重现与改写。蒲松龄对这一神话的改写,既淡化了神话原有的指向帝王功业的神圣性特征,又区别于后......
[学位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1
明代中后期(十六世纪),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复古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为“前七子”和“后七子”,文学史因而把这个时期复古思想的持论者称为“七子派”,其中以李梦阳、......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原诗》是古典诗歌发展后期具有总结性质的重要诗学文献,对于从江西诗派到明代七子派热衷的诗法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其中"在物者"的理、事、情和"在我者"才、胆、识、力的论...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红楼梦》的"顽石"意象虽与女娲神话有关,但它不是女娲神话的本有因素,而是该神话流转过程中发生置换变形的产物。顽石意象基于古代文人特有的"寒士"体验,生成于唐宋诗词传...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从文学传播角度看,《画皮》从清代妻妾对比意味,到20世纪善恶斗争主题,再到2008年陈嘉上浪漫传奇式演绎,经历了相对完整的传播流程,其意义也相应发生着转换。那么对《画皮》...
[期刊论文] 作者:段宗社,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谢榛把"以兴为主"作为创作论命题,反对"先立大意",主张依"兴"取意,而在创作策略上,谢榛又提出所谓"相因之法",并没有将"兴"贯彻于整个创作过程.这是七子派诗学矛盾性的一方面体现,根源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后期所面临的固有困境.......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