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4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 年份:2012
教唆未遂行为在我国是否具有可罚性,这不论是于刑法理论上,还是于刑事司法实务中,目前都已极具争议。缘于教唆未遂的概念与教唆犯性质之间的紧密关联性,目前我国刑法理论习惯...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古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交易中诈骗罪的认定远较一般商品要复杂。一般来说,不宜肯定古玩出售者就所出售古玩之真伪的说明义务,交易中对古玩真伪事实情况的单纯不告知并不...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政治与法律 年份:2011
司法案例往往以是索取债权而认为暴力、胁迫行使债权的行为欠缺非法占有目的,从而否认成立财产犯罪的抢劫罪。然而,从非法占有目的的内涵看,暴力、胁迫行使债权通常并不欠缺...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环球法律评论 年份:2014
将非法经营罪堵截条款构成要件的异化,归结于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堵截条款的立法规定,是一种虚假的表象性认识;在适用中司法人员对堵截条款的曲解才是非法经营罪堵截条款...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4
程序证成有助于消解不同解释主体之间价值判断的分歧,促进案件讨论中共识的形成,为刑法裁判规范的理性证成提供前提。应当说实践理性为程序证成提供了理性基础,程序证成也践...
[会议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刑法论丛 年份:2004
教唆未遂行为在我国是否具有可罚性,不论是于刑法理论上,还是于刑事司法实务中,目前都已极具争议。缘于教唆未遂的概念与教唆犯性质之间的紧密关联性,目前我国刑法理论习惯于...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法教义学的路径可以缓解当前司法人员面对刑事制定法与习惯法冲突时所面临的尴尬。法教义学视野下习惯法的运行逻辑主要通过对犯罪成立要件的判断来实现。习惯法于规范构成要...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理论界 年份:2016
司法实践运行中呈现出的陪审员选任的“精英化”、陪审员管理的“半职业化”、陪审员知识的“专业化”以及陪审员审判的“陪衬化”等问题,已然阻碍了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实际效...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政治与法律 年份:2013
《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三种新型盗窃罪即"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和"扒窃"在属性上是行为犯而不是结果犯,其既遂的认定标准不以实际控制财物为必要。较之于普通数额型...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法治研究 年份:2018
在当前我国的刑法理论和刑事司法实务中,刑法解释的任意性难题和多义化难题已然越来越突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民众对刑事司法的信任,同时也制约了我国刑法学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年份:2019
人工智能时代著作权的刑法保护,不仅面临着来自犯罪构成要件要素裂变所导致的法律适用上的技术困境,也面临着来自面对人工智能时代著作权侵权行为,刑法在“进”与“退”之间...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19
利益衡量是刑事司法裁判中解决利益冲突的必然要求和解决疑难案件的重要方法,也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路径与罪刑法定主义实质侧面的要求。相较于量刑环节的利益衡量,定...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青年研究 年份:2018
我国对触法少年的行为矫治出现了方向性偏差,保护性有余而惩罚性孱弱。试图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运用刑罚手段来制裁少年触法行为,并不是一种理性选择,更不是匡正我国...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年份:2011
对特异体质介入的轻伤害事案的分析,可以归结于特异体质介入下的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和行为人是否应对加重结果即被害人死亡存在过失这样两个方面。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较判例...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河北法学 年份:2018
类比推理不同于刑法中的禁止类推,它旨在对待决事项与法律规定所涵摄的典型事实进行比较,从而将待决事项归摄于现有的法律规定,因此类比推理在解决"分类问题"疑难刑事案件中...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政治与法律 年份:2011
对于借据能否作为财产犯罪的对象,司法实务界持有限肯定的态度,而刑法理论界则众说纷纭。一般认为,财产犯罪的对象可分为财物和财产性利益两种,因此,借据能否作为财产犯罪的...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研究生法学 年份:2011
判断真正身份犯中的亲手犯能否成立共同正犯,既要考虑主体资格即身份对行为的要求,也应考虑亲手犯主体与行为不可分离的特性。在事实上的亲手犯中,无身份者不仅不能与有身份者构......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1
对特异体质介入的轻伤害事案的分析,可以归结于特异体质介入下的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和行为人是否应对加重结果即被害人死亡存在过失这样两个方面。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较判例...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2018
目前我国全日制法律硕士人才培养存在培养模式的严重同质化、法律职业导向性未凸显与实践师资队伍严重匮乏等问题,以致离全日制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的初衷渐行渐远。这些问题的...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良军,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8
仅寄希望于通过纯粹的逻辑推理思考,来实现所有案件之刑法裁判规范的理性证成,这注定终将会是失败的,裁判者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实质权衡。尽管实质权衡需要裁判者进行主观评价...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