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2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樂愛國, 来源:诸子学刊 年份:2009
朱子的學術思想,作爲一個完整的體系,必然有其理論的出發點。一般而言,朱子與二程(程顥、程頤)1的學術並稱'程朱理學'。就詞語的構成而言,要弄清'理學',先要...
[期刊论文] 作者:樂愛國, 来源:诸子学刊 年份:2018
作爲民國時期第一部以朱子學爲專題的學術著作《朱子學派》的作者,謝無量對於朱子思想淵源、朱子的道統説、朱子哲學、朱子教育説和朱子門人及後學的研究,以及在朱子哲學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樂愛國, 来源:诸子学刊 年份:2017
白壽彝以史學而著稱,然而,在民國時期,他對朱熹有過頗深的研究,發表了不少相關的學術論著,是民國時期在朱子學研究方面發表論著數量最多的學者。他對於朱子學的研究,大致包括...
[期刊论文] 作者:樂愛國, 来源:诸子学刊 年份:2013
黄宗羲曾在《宋元學案·象山學案》中説:'先生(陸九淵)之學,以尊德性為宗,謂‘先立乎其大,而後天之所以與我者,不為小者所奪。夫苟本體不明,而徒致功於外索,是無源之...
[期刊论文] 作者:樂愛國,, 来源:诸子学刊 年份:2011
鄭玄注、孔穎達疏《禮記注疏》將《中庸》分爲兩篇,以'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爲界1。明學者王禕曰:'《中庸》古有二篇,見漢《藝文志》。而在《禮記》中...
[期刊论文] 作者:樂愛國, 来源:诸子学刊 年份:2015
朱熹在對《中庸》所涉及天人關係作出深入分析和詮釋時,特别强調人與物各有其本性而各有其道,因而提出要通過'盡人之性'、'盡物之性',並進一步'贊天地之...
[会议论文] 作者:樂愛國, 来源:第三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儒家提出“与天地参”的人道论,要求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相和谐,认为自然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并且提出“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观和“以时禁发”的合理利用......
[期刊论文] 作者:樂愛國,,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8
宋代儒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远不止《宋史》的《道学传》、《儒林传》以及《宋元学案》中所罗列的那些儒家学者,因此,我们根本无法断定在这个群体中对自然知识感兴趣的儒家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