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11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梁慕勤,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84
大豆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自然杂交率很低,不需要设置隔离区或采用套袋防杂措施。一般只需采取以下防杂措施。 (一)混合选挥法:在大田生产中,于大豆结荚鼓粒期,初选生长良...
[期刊论文] 作者:王俊,梁慕勤,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82
大豆开花习性,国内外均有不少研究,但在我省,尚未见报导。为了配合我省大豆生产的发展,加强大豆育种工作,我们进行了大豆开花习性的观察。 试验于1981年夏在贵州农学院农...
[期刊论文] 作者:管颖,梁慕勤,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85
大豆花很小,进行人工杂交较困难,不仅工作效率很低,而且结荚率仅为20~50%,我们在前人和自己近几年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于1983~1984年先后用冬六,周732~7—118,云亦早选,宿辐109,...
[期刊论文] 作者:梁慕勤,梁镇林,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92
1990~1991年在单、间作条件下分析了8个不同耐阴级别大豆品种子叶期的子叶、鼓粒中期的功能叶过氧化物酶,结果表明:(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子叶期酶带数少于鼓粒中期,且颜色较浅;...
[期刊论文] 作者:胡支华,梁慕勤,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91
对53个不同耐阴级别的大豆品种若干性状与耐阴性的关系的研究表明:耐阴性好的株型结构是: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生长习性为直立。株型为收敛或中间型。主茎节数10~13节。结荚...
[期刊论文] 作者:梁慕勤,梁镇林,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92
本文于1990~1991年在单、间作条件下分析了8个不同耐阴级别大豆品种子叶期的子叶、开花期末期功能叶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子叶期酯酶同工酶条带数比开花末期少,而带色和...
[期刊论文] 作者:胡支华,梁慕勤,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91
对53个不同耐阴级别的大豆品种若干性状与耐阴性的关系的研究表明:耐阴性好的株型结构是: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生长习性为直立。株型为收敛或中间型。主茎节数10~13节。结荚...
[期刊论文] 作者:李永顺,朱文华,梁慕勤,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80
了解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为小麦抗白粉病育种工作及现有品种在生产中如何利用等项工作所必需,这方面在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在院系领导支持下,我们承担了这项科研任务。Un...
[期刊论文] 作者:杨通隆,王家伦,梁慕勤,,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1992
本文对14个大豆品种在单、间作条件下进行了花荚脱落习性的观察,结果表明:1.大豆花荚脱落的顺序和开花习性是一致的,开花早的花朵,脱落早,同一品种,单作的花荚脱落比间作早。...
[期刊论文] 作者:梁慕勤,潘世元,梁镇林,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86
大豆玉米间作,是我国各地区的主要间作形式,南方各省与大豆间套作的作物和类型更为复杂。我省大豆则有95%左右以间套作为主,主要与玉米间作,也有与洋芋、烤烟、茶等作物间作的...
[期刊论文] 作者:梁慕勤,潘世元,梁镇林,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86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相比,其蛋白质含量较高,抗逆性较强,是改良现有栽培大豆的品质和抗逆性的宝贵资源。但野生大豆的种子量较少,并且,在传统的粗生粗长状况下,种子量将可能...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世元,梁慕勤,刘奕芹,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82
7312-3是从矮粒多小麦中,经12年12代系统选育而成。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较好,多花多实,大穗大粒。全生育期187天左右,比阿波早熟7~10天。株高90厘米左右,千粒重50克左右,春性,...
[期刊论文] 作者:梁慕勤,潘世元,刘奕芹,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82
一、我省小麦生产条件和发展趋势 作物育种目标,是根据一定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随着生产的发展,以及经济、自然、栽培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它体现了某一地...
[期刊论文] 作者:潘世元,梁慕勤,刘奕英,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80
大麦一般比小麦早熟15天左右,抗逆性强,如果将这些性状导入小麦,则对小麦育种具有很大意义。但是,小麦与大麦分属于Tnilicease族的两个不同亚族,染色体数目也不相同(普通小...
[期刊论文] 作者:梁镇林,潘世元,梁慕勤,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87
本文报告了用时间梯度确定大豆根尖的有丝分裂高峰期的方法。并用该法测定出省内外不同生态型栽培品种和不同进化类型(野生、半野生及栽培三种类型)的大豆材料都具有相同的有...
[期刊论文] 作者:梁慕勤,潘世元,梁镇林,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86
大豆病毒病是我省大豆主要病害之一。据报导,在我国南方一般发病年份减产10~30%,流行年可使大面积颗粒无收。病毒病不仅影响产量,而且能使豆粒上形成褐斑,质量下降,以致影...
[期刊论文] 作者:梁镇林,朱文适,梁慕勤,潘世元,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90
在大豆种子发芽期间,测定了8个栽培品种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1.萌发期间种子脂肪酸组分均以油酸含量的变异最大,棕榈酸最小,除硬脂酸外,萌发第8天的各单一脂肪酸的变异均...
[期刊论文] 作者:冉茂超,李德琼,胡支华,梁慕勤,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1995
本文试验用增产灵和2,3,5-三碘苯甲酸(TIBA)对间作大豆不同生态类型品种进行喷施。喷施增产灵后,对早熟矮杆品种各处理均表现增产,其增产幅度为0.37%-6.75%,施用时期以结荚期为佳;早中熟、中杆、生长较为......
[期刊论文] 作者:兴红,傅生华,刘凡值,梁慕勤,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90
本文对8个不同耐阴级别的大豆品种,在相同的栽培措施下单作与间作,于鼓粒初期进行茎横切片,观察分析了茎解剖性状与抗倒性及大豆耐阴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韧皮纤维的韧性和木...
[期刊论文] 作者:刘凡值,兴红,傅生华,梁慕勤, 来源: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1990
本文对10个不同耐阴级别的大豆品种,在相同的栽培措施下单作和与玉米间作,于鼓粒初期进行了叶片形态特征和解剖学结构的观察,分析了叶片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与抗倒伏性和耐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