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18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读书 年份:2009
《读书》二○○八年十期"短长书"栏目刊李航先生文《专业兼顾普及的尝试,是否成功?》,对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赫章可乐——二○○○年度发掘报告》提出评述意见。这是一部...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年份:1997
对苗族银饰的种类、造型、纹样、工艺作了较详尽叙述,并分析银饰所体现出苗族传统审美观,民俗和信仰等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The types, shapes, patterns and techniques of...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中国博物馆 年份:1986
正确认识博物馆的社会效益问题,对于端正博物馆办馆思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自去年九月以来,博物馆工作以社会效益为唯一准则的思想,受到普遍重视和承认,对这一问题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贵阳文史 年份:2017
灵永寺是百花湖畔农村一座普通佛家寺庙,在贵州佛教发展史上少有声名。近年来,随着各界对明朝建文皇帝研究的开展,因寺中存有记载建文帝曾来此避难的碑刻,日益引入关注。...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贵阳文史 年份:2014
贵州省博物馆1958年5月建成,从筹贵州省博物馆月建成,从筹建至今历60年的发展,征集收藏的各类文建至今历年的发展,征集收藏的各类文物藏品中审定为国家一级品的有近500件...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中国博物馆 年份:1995
一、传统工艺研究回顾中国古代对手工业技术加以总结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成果也很突出。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是这方面已知时代最早的专著。是书主要根据...
[报纸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 年份:
“公众考古”作为一个语汇,在国内许多人观念中仍较新颖,虽然它在国内出现已有多年时间。2003年曹兵武先生撰成《考古学:追寻人类遗失的过去》一书(学苑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有......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年份:1999
本纪要认为,在古代铜鼓研究中,综合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有所增强;铜鼓文化属青铜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铜鼓文化研究应与现代民族民俗相结合。...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考古 年份:2009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考古 年份:2002
2000年,在贵州赫章县可乐镇可乐村发掘夜郎时期的土著民族墓葬100余座。墓葬存在多种特殊的埋葬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形式不同的套头葬。出土的随葬品包括兵器、装饰品、日用...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文物天地 年份:2002
2000年9—10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赫章县可乐村发掘了108座夜郎时期土著民族墓葬,其中神奇的"套头葬"和其他一些奇特的埋葬方式,以及许多独具特点的文物,表现出浓...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8
本文研究贵州赫章可乐夜郎时期民族墓葬中出土的巴蜀式柳叶形铜剑,反映从战国早期开始,巴蜀铜兵器就不断输入到夜郎地区,并稳定地融入到当地民族文化中,发展成为当地有代表性...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7
赫章可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发现大量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及遗址。40年来,这里先后进行过9次考古发掘,其中较大规模的发掘有3次,出土许多重要的文物及遗迹。难怪有人把这里称为贵......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5
“干栏”是古籍中记载的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屋。这件“干栏”式陶屋底层架空,安置了一对脚踏长碓,可以加工谷物。上层房屋结构与中原地区。房屋相似。看来,这是中原与夜郎地区......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新知客 年份:2007
岁月烟尘,抵挡不住我们探寻的热望。时至今日,考古学家们的探寻之路仍山重水复,而夜郎古国的真面目远未揭开。也许,我们只能任凭千种思绪抚摩历史的纷繁,以期接近真实。这恰...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中国博物馆 年份:1992
一、被忽略的传统文化遗产中国博物馆自80年代初以来,发展迅速,高峰期的增长速度甚至远远超过美国博物馆高峰期的增长速度.这种异乎寻常的"大跃进",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4
这是一个设置颇精巧的小型铁炉。口径22厘米,炉壁与炉底有镂孔,可烧炭或烧煤。炉下托盘可盛灰,既不污染环境,又有隔热功能,颇似今之火锅炉。炉内壁铸有“武阳传舍比二”六字隶书铭......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6
手镯使用普遍,往往多只成组佩戴,有时两臂佩戴数量不同。已见最多的是在一只手臂上佩戴10只。这套宽边铜手镯,1只佩于右臂,3只佩于左臂,镯面密密镶嵌数列细小的绿松石片,石片呈圆形......
[期刊论文] 作者:梁太鹤,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6
铜铃一般高约2厘米,有的带有纹饰,有人认为这可能带有家族标识含义。铜铃常多只成组地与玛瑙管等串饰同时出土,或许是串饰的组成部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