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9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桂慕燕,陈元霖,刘治纬,吴维光, 来源:遗传 年份:1997
家蚕人工授精与精子超低温保存研究(简报)桂慕燕陈元霖刘治纬吴维光(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厦门361005)(华南农业大学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广州510642)家蚕(BombyxmoriL.)是一种很重要的经济昆虫...
[期刊论文] 作者:吴春旭, 李伟, 桂慕燕,,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2
对家蚕和蓖麻蚕的蚕蜕和蛾翅分别采用SDS裂解法和动物组织基因组试剂盒提取法提取DNA ,并与常规方法以蚕蛹提取的DNA一起进行RAPD扩增图谱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用非损伤性方...
[期刊论文] 作者:左正宏,桂慕燕,等, 来源:遗传 年份:2001
用RAPD技术对蓖麻蚕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研究,分析了5个蓖麻蚕品种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所采用的40个随机引物中,有27个引物扩增谱带清晰且重复性较好,扩增总片段数达243个,单个......
[期刊论文] 作者:桂慕燕,王斌,陈元霖,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3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由蓖麻蚕DNA导入家蚕和蓖麻蚕()与家蚕()杂交获得的变异品系,进行了血液酯酶同工酶酶谱的比较分析,与受体或母本比较,变异品系的酯酶同工...
[期刊论文] 作者:吴冰,陈元霖,桂慕燕, 来源:福建水产 年份:1997
采用11种随机引物对4条条纹斑竹鲨基因组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表明,11种引物在每个个体上扩增的DNA片段总数在77—84之间,单个随机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目由1至11条不等。平均...
[期刊论文] 作者:陈元霖,任承贞,桂慕燕,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3
采用人工授精方法,进行了家蚕和蓖麻蚕的种内和种间杂交试验,结果提示:1)在家蚕和蓖麻蚕的种内不同品种间杂交,人工授精的成功率较高,杂交后代的遗传表现也与采用自然交配的...
[期刊论文] 作者:桂慕燕,任承贞,陈元霖,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3
家蚕精子冷冻保存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Tris兔精液冷冻稀释液对家蚕精子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在经液氮冷冻-融解的过程中,精子的运动性未受明显影响.用这种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得到...
[期刊论文] 作者:桂慕燕,左正宏,陈元霖, 来源:遗传 年份:2001
本文对家蚕、野桑蚕、蓖麻蚕、柞蚕和天蚕等5种绢丝昆虫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40个引物中有27个引物能扩增出536个清晰且重复性强的条带,其中可变条带数为520个,单...
[期刊论文] 作者:阮灵伟,叶向群,桂慕燕,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2005
概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就其中的微卫星标记技术的原理、方法与特点进行了介绍,重点就该技术在家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该技术在家蚕的遗传分析、辅助选择育种等应...
[期刊论文] 作者:陈元霖,桂慕燕,凌建华,王斌, 来源:遗传 年份:1997
采用差速离心法和碱变性法制备家蚕、野桑蚕、蓖麻蚕、柞蚕和天蚕蛹线粒体DNA(mtDNA),并进行了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RFLP)检测。结果表明,绢丝昆虫在种间mtDNA酶切类型差异明显,而在种内不同品种之间......
[期刊论文] 作者:陈元霖,桂慕燕,罗智焕,陆天锡,, 来源:广东蚕丝通讯 年份:1990
自1957年首次报导通过注射异种DNA在鸭子获得变异性状以来,高等动植物的遗传转化问题引起了生物学家和遗传育种学家的浓厚兴趣。当前,它已成为内容广泛而丰富的“基因工程学...
[期刊论文] 作者:余韶颜,桂慕燕,李蒲兴,吴经伦, 来源:食用菌 年份:1993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生化反应,而结构及理化性质不同的酶分子形式。同工酶是基因的直接产物,它的电泳表型是基因型的反映,所以它不仅是生理生化指标,而且是可靠的遗传标记。...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宇, 陈元霖, 桂慕燕, 张春玲,, 来源:遗传 年份:2004
采用24种随机引物,对以蓖麻蚕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得到的家蚕后代中的3个稳定变异品系及其亲本的基因组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显示,在变异品系的RAPD图谱中,不仅存在大量与母本相同的“亲本带”,同......
[期刊论文] 作者:桂慕燕, 叶向群, 吴春旭, 熊秀芳,,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2
以含家蚕丝心蛋白重链基因同源片段的质粒pG350为出发质粒,插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构建成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同源重组质粒载体pMD-Fib-IE-EGFP,通过PCR及酶切鉴定...
[期刊论文] 作者:桂慕燕,左正宏,王学民,陈元霖, 来源:遗传 年份:2001
采用RAPD技术,对5个柞蚕品种的遗传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40个随机引物中,有27个引物扩增谱带清晰且重复性较好,扩增总片段数253条,单个引物的扩增片段数在4~16...
[期刊论文] 作者:桂慕燕,左正宏,陈元霖,王学民,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左正宏,桂慕燕,王学民,陈元霖, 来源:遗传 年份:2004
用RAPD技术对蓖麻蚕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研究,分析了5个蓖麻蚕品种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所采用的40个随机引物中,有27个引物扩增谱带清晰且重复性较好,扩增总片段数达243个,单......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云,叶向群,吴亦亮,桂慕燕,左正宏, 来源:昆虫学报 年份:2006
以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为报告基因,构建含4种不同启动子的重组表达质粒,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家蚕Bombyxmori细胞(Bm-e-HNU5),观察家蚕细胞质肌动蛋白4基因启动子(A4)、α微管蛋白基因......
[期刊论文] 作者:左正宏, 吴春旭, 桂慕燕, 陈元霖, 洪满贤,,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6
探讨家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技术能否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并整合到家蚕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分别进行了含gfp报告基因的pG350载体和含egfp报告基因的pMD-Fib-IE-EGFP与pEGFP-N...
[期刊论文] 作者:陈元霖,桂慕燕,任承贞,陈翰英,罗智焕, 来源:广东蚕业 年份:1990
在几千年的蚕丝生产中,应用常规杂交技术育出了千百个家蚕新品种,为蚕丝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无疑地,它还将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常规杂交育种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