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7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栾天罡,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年份:1998
本文通过今年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概述了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讨论了环境保护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其目标和措施。...
[学位论文] 作者:栾天罡, 来源:中山大学 年份:2000
固相微萃取(SPME)是九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无溶剂样品预处理技术,主要和气相色谱联用,在色谱测定前分离富集试样中的痕量待测有机物.目前SPME主要用于可直接进行气相...
[学位论文] 作者:栾天罡, 来源:中山大学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栾天罡,孙森,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年份:1997
本文综述了近四年来离子色谱在我国大气分析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作者:栾天罡,李焕然, 来源:分析试验室 年份:1999
合成了苯异硫脲基乙酸,首次研究了PTHA用于Pd(Ⅱ)的萃取分光光度性能,实验表明在较高盐酸酸度(3-5mol/L)下,PTHA与钯形成黄色络合物,能被乙酸丁酯,二氯乙烷萃取,络合物在有机相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68nm,摩尔吸光系......
[期刊论文] 作者:郭汝丽,栾天罡, 来源:现代科学仪器 年份:2013
本文论述中山大学测试中心在做好自身测试服务、自身建设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全校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率先在校内开展全校实验技术人员技......
[期刊论文] 作者:栾天罡,张展霞, 来源:分析化学 年份:2003
固相微萃取(SPME)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溶剂、简单快速的样品预处理方法.SPME同衍生化技术结合是拓展SPME方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固相微萃取与衍生化方法结合在环境及生物样...
[期刊论文] 作者:栾天罡,李焕然,等,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2
研究了苯异硫脲基乙酸(PTHA)用于Pd(Ⅱ)的萃取分离性能,包括萃取酸度、试剂用量、萃取容量、离子干扰等方面。ICP-AES测定的结果表明:Al^3+,Pb^2+,Zn^2+,Cd^2+,Ni^2+,Ca^2+,Mg^2+,Ca...
[期刊论文] 作者:栾天罡,张展霞,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2002
建立了SPME涂层中硅烷化衍生化样品预处理方法, 并用于葡萄酒中白黎芦醇的测定. SPME硅烷化的反应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涂层中硅烷化反应遵循假一级反应动力学, 高温条件下硅...
[会议论文] 作者:邓洁薇,栾天罡, 来源:第八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年份:2015
[会议论文] 作者:邓洁薇,栾天罡, 来源:第一届全国环境化学青年学者论坛 年份:2018
[期刊论文] 作者:董军,林丹彤,栾天罡,, 来源:亚热带植物科学 年份:2006
以“纸核”东镇红芒为材料,采用改良的染色和制片方法,首次系统地对芒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芒果染色体数目为2n=40,芒果减数分裂属于同时型胞质分裂,终变期......
[会议论文] 作者:王梦梦,林里,栾天罡, 来源:第三届生态毒理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会议论文] 作者:杜莹,林里,栾天罡, 来源:第九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年份:2017
环 境内分泌千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干扰生物体内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和去除等功能的一类外来物质....
[期刊论文] 作者:董军,蓝崇钰,栾天罡,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2003
采用石蜡切片等方法对芒果胚败育果实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分析了胚败育的原因.结果表明,芒果胚珠倒生,具一层珠被,胚囊发育方式为蓼型,开花时,胚囊处于8核阶段,8核时期发生...
[会议论文] 作者:张玉华,王晓玮,陈昊,栾天罡, 来源: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年份:2011
近几十年来,关于人类生殖健康质量下降和野生动物繁殖异常的报道逐年增加【1】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中存在一些能模拟激素效应,调节或干扰生物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化合物,即环境内...
[会议论文] 作者:陈妍娇,栾天罡,林里, 来源:全国环境纳米技术及生物效应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本研究比较了纳米氧化锌颗粒材料(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O NPs)在同一浓度水平下,通过在水中的直接暴露(暴露组)、和富集于其食物---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
[期刊论文] 作者:李苏洁, 陈姗姗, 栾天罡, 来源:微生物学报 年份:2020
在污水处理领域,藻菌共生有同步脱氮除磷效率高,排放温室气体量低、生物质可资源化回收等优势,近年来受到学者的重视。目前鲜有综述污水处理中藻类与细菌、真菌及混合藻菌间互作机制的文章。本文从藻类-细菌、藻类-真菌、混合藻-混合菌三个方面介绍藻菌共生处理污......
[会议论文] 作者:蔡凤珊,林里,栾天罡, 来源:第九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年份:2017
利用微藻和细菌联合降解多环芳烃(PAHs)为近年来研究PAHs 污染的生物修复的一个新的方向,然而,对于微藻和细菌联合降解PAHs 的行为和机理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PAHs 降解过程中,对微藻生长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
[会议论文] 作者:王文雯,林里,栾天罡, 来源:第九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年份:2017
纳米颗粒因其特有的小粒径性质而带来许多普通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故而得到众多行业的青睐.与此同时,纳米颗粒的广泛使用可能给生态系统带来的潜在影响也不容忽视,目前有关纳米颗粒的毒理学研究多集中于毒性较强的纳米氧化锌及纳米银等物质,而这些物质在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