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3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柳剑平, 来源:当代亚太 年份:1997
冷战后「国际经济政治」显性化原因分析柳剑平“国际经济政治”是各国对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中涉及本国全局利益的重大问题的控制和协调,就其形式而言,它包括各个国家为...
[期刊论文] 作者:吴沂城,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9
【正】 最近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徐善广、柳剑平著《中国无政府主义史》填补了我国在无政府主义的历史研究方面的空白,可以说,这部书的出版把中国无政府主义的研究提高到...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学术研究】邓小平经济安全思想初探柳剑平 王 峻 ( 1· 3)……………………………………………………………………………中国式民主传统别谈范正宇 钟汝贤 ( 1· 8)……...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景治,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03
青年学者柳剑平博士著,2002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当代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问题的学术著作,是作者主持的国家...
[期刊论文] 作者:梁守德,,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年份:2003
中国古代军事战略大师的名著,明确界定了军事战略的四要素:知己、知彼、知天、知地.地形篇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这不仅讲的是军事,也适用于政治、经...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四川政报 年份:2001
[报纸论文] 作者:张建清,, 来源: 年份:
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柳剑平著《当代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问题研究》对这一课题作了理论上的探讨。总的来...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政,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5
【正】 我国学术界对证券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如果说我国证券市场的立法“滞后”于证券市场的发展的话,那么,我国学术界对证券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又“滞后”...
[期刊论文] 作者:柳剑平, 来源:欧洲 年份:1998
本文讨论了“国际经济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作者认为,就国际经济关系与国际政治关系的相互影响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其性质应是“国际政......
[期刊论文] 作者:柳剑平, 来源:当代亚太 年份:2002
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全球化特征中的政治化现象主要表现在 :各主权国家都力图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全球化的经济政策 ,达到获得经济利益和提高国际地位的国际政治目标 ,从而在确...
[期刊论文] 作者:柳剑平,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柳剑平,,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21世纪初,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美中贸易失衡的日益扩大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内在关系日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威博士撰...
[期刊论文] 作者:柳剑平,, 来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2
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是指国际经济关系在国际政治的影响下 ,越来越成为实现国际政治目标的有效手段 ,并同时具有控制与协调各国之间国家利益关系的国际政治功能的现象。这种现...
[期刊论文] 作者:柳剑平,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 年份:1998
国际经济关系在其发展演变的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若干不同的特征。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已明显成为冷战后国际经济关系的特征之一。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概念、...
[期刊论文] 作者:柳剑平,,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02
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是国际经济关系在国际政治的影响下,越来越成为实现国际政治目标的有效手段,并逐步向国际政治转化,明显地具有控制与协调各国之间国家利益关系的国际政治...
[期刊论文] 作者:柳剑平,,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20世纪 70年代初以来 ,各主权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力图达到获得经济利益和提高国际地位的国际政治目标 ,并在此基础上控制与协调各国之间的国家利益关系 ,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本...
[期刊论文] 作者:柳剑平,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 年份:1997
【正】 国际政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从性质上来看属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影响的范畴,作为上层建筑的国际政治究竟对作为经济基础的国际经济关系产生什么影响,这是需要我...
[期刊论文] 作者:柳剑平, 来源:世界经济研究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柳剑平, 来源:欧洲 年份:2000
文章认为分析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科学方法 ,应该是首先判断国际政治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 ,然后分析国际政治各部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从...
[期刊论文] 作者:柳剑平,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在国家本质问题上,我国理论界存在着单一本质论和双重本质论之争,单一本质论认为国家的本质仅仅是阶级镇压的暴力工具;双重本质论又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国家具有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双重本质;另一种意见认为国家具有阶级统治和脱离社会的特殊的公共权力的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