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56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艳丰,, 来源:美与时代(下旬) 年份:2013
柯汉琳教授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入赘”学术园圃,至今已30多年。30多年来,柯汉琳教授静心慎独、笔耕不辍,出版了个人著作《美的形态学》、《日常审美心理》、《在路上》、《...
[期刊论文] 作者:田忠辉,,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6
柯汉琳先生的《美学原理》是一本功底深厚、叙述简明、融合中西美学贡献、拓展美学领域的教材。这本教材是柯汉琳先生在教学、研究中积累30年之功力的成果,犹如经霜之林,饱满...
[期刊论文] 作者:李艳丰,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3
柯汉琳教授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入赘”学术园圃,至今已30多年。30多年来,柯汉琳教授静心慎独、笔耕不辍,出版了个人著作《美的形态学》、《日常审美心理》、《在路上》、《篱侧...
[期刊论文] 作者:伍世昭,, 来源: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年份:2016
柯汉琳教授近期出版社的《美学原理》是一部特色鲜明、颇有建树的美学著作。其体系性思考、学术性诉求、继往开来之精神,以及思辨性与可读性兼容的文风,都将给读者以新鲜而持...
[期刊论文] 作者:柯汉琳,, 来源:美与时代(下旬) 年份:2013
柯汉琳,1947年生于广东省南澳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美学、文艺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过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东方文化》主编。兼任中华...
[期刊论文] 作者:丁纯,,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6
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中西美学史上,不少美学大家都致力于美学原理的研究。而在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80年代美学热之后,美学研究稍显降温。但仍有...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晟, 来源:海南师院学报 年份:1998
本篇书评字简意深,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作者自认为是“有关美的形态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并逐章进行了介绍。...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晓勋, 来源:广东教育:高中版 年份:2019
华南师范大学柯汉琳教授指出:“每年选用议论文文体写作的考生都占绝对多...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5
柯汉琳在《丑的哲学思考》(《文艺研究》1994年3期)一文中指出: 艺术创作是一种审美活动,它的表现对象扩大到丑以后,能否说审美包含着审丑呢?当然不能这样说,艺术创作不...
[期刊论文] 作者:李艳丰,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5
2015年4月29日,广东省文艺理论研究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会长柯汉琳主持会议,近30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网络文学与网络批评、广东省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发展”主题展开研讨。...
[期刊论文] 作者:胡家俊,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5
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陈佳民教授、柯汉琳教授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简称粤教版高中),已经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广东省编写出版的第一...
[期刊论文] 作者:黄蔼北,, 来源:中学生 年份:2004
华南师大文学院院长柯汉琳教授是广东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他在2009年6月22日对新闻媒体说:“今年全省有700多篇考场作文判为0分,其中有抄袭的。”对此,我在阅卷现场深有同感...
[期刊论文] 作者:尹卫国,, 来源:中国人大 年份:2009
广东高考评卷结束,据语文科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柯汉琳透露,今年广东省共有17篇满分作文,但同时有700多篇零分作文。700多篇作文得零分发人深思。据Accordi...
[期刊论文] 作者:柯汉琳,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本文从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宇宙、人生“有”“无”境界的学说和“以我观物”、“以物观物”的本义入手,对土国维的两种境界说作出新的解释,认为“有我之境”乃超越“小我”之儒...
[期刊论文] 作者:柯汉琳,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本文在说明“中”的本义的基础上,认为中和美即优美与崇高互相过渡的“中间状态”,与优美、崇高并存构成美的三元世界;中和不是绝对的“点”,而是一个相对的“阶段”;把三元...
[期刊论文] 作者:柯汉琳,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正】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艺术由综合形态逐步分化为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刻、建筑等各种不同的独立门类.这些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在艺术整体中是杂乱地堆积在一...
[期刊论文] 作者:柯汉琳,, 来源:广东教育(高中版) 年份:2011
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回到原点"是一道颇有哲学意味、需要一定辩证观念去思考的题目。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原点",其次要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对什么问题来说...
[期刊论文] 作者:柯汉琳,,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1
德性本是中性词,但一般用作褒义词。德性作为人的道德品质已历史地被赋予了"善"的内涵。正是这特定的善的内涵才使德性具有了审美的意义。东西方不同的学派、不同的人对德性...
[期刊论文] 作者:柯汉琳,,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07
文艺批评在马克思的全部工作中只占一小部分,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艺批评散见于他卷帙浩繁的政论文、科学著作和书信中,他以哲学家、社会学家、革命家和美学......
[期刊论文] 作者:柯汉琳,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中国古代悲剧没有发展为巍峨的艺术殿堂,根源在于传统精神文化中存在着一种强大的反悲剧意识;儒、道、佛及天命观等共同铸造了这种意识,不断冲淡着悲剧意识.中国古代悲剧诞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