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1982
地处中亚腹地的新疆,从晚第三纪以来,新构造活动极其强烈。它们在地貌上的反映异常显著。现就新疆构造地貌的四个主要特点,论述如下。Xinjiang, 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2003
皮什盖-塔勒克勒格断裂将蓟县系逆掩于第四系之上,中更新世之前的西域变动显著,现今地震活动不强烈.其分支断裂帕西木断裂在中更新世之后,由正断层变为压性断层....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新疆地质 年份:1996
额尔齐斯活动断裂带由5条活动断裂构成,自东向西撒开,延伸约650km,具右旋走滑逆冲性质。该断裂带自更新世晚期以来均有活动,现今垂直错动速率为6.25mm/a,右族走滑速率为5mm/a,总滑动速率为8mm/a;自更新世晚期......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新疆地质 年份:1992
位于喜马拉雅碰撞带后陆的阿尔金活动断裂带,是自西向东逐步形成的左旋走滑断裂。早期以逆冲活动为主,晚期以走滑活动为主。距今0.35Ma(中更新世)以来,平均左旋走滑速率为4.9...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2003
富蕴地震断裂带南段主体走滑段多为正走滑断层,呈右行右阶或左阶排列.末端破裂段多不连续,呈弧形或左阶排列,部分沿支断层展布....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2002
新疆富蕴地震断裂带中南段受北北西走向可可托海-二台活动断裂和东侧北西走向玛因鄂博等活动断裂所控制,形成"爪"形,左阶帚状,右阶弧形,反S形半透镜状和肘状构造....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2001
以8级地震时的水平位移作为地震断裂带分段依据,富蕴地震断裂带北部引张段长17km,而且水平位移不明显。富蕴地震断裂带的主体走滑段水平位移显著,除大震时的水平位移外,发震构造......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2004
地震构造系潜在震源区的蕴震及发震构造,也是地震所产生的断层和形变带,受活断层及活动褶皱控制。 新疆主要的地震构造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撞的喜马拉雅碰撞带的后陆,...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1998
对新疆阿尔泰山,西准噶尔山地,天山南北及昆仑山26条河流河谷阶地的年代学研究表明:高河漫滩主要形成于晚全新世时期3000aB.P.;I级阶地形成于中全新世时期6000aB.P.;Ⅱ和Ⅲ级形成于晚更新晚期13000~34000aB.P;Ⅳ级以上阶......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1998
在塔吉克斯坦—新疆35条全新世活断层中,24条发生过2次以上古地震,发生7.0级以上古地震的平均复现期为3242±55年。阿尔金活动断裂带是最活跃的断层,其古地震平均复现期为417±55年。将每条......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干旱区地理 年份:1990
对可可托海——二台活断层(简称二台活断层)陡坎剖面形态学及年代学的研究表明,该断层发生过两次以上8级左右古地震,古地震复现期平均为150多年。第四系断层陡坎的平均剥蚀速...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1992
地震构造系潜在震源区的蕴震及发震构造,也是地震所产生的断层和形变带,受活断层及活动褶皱控制。 新疆主要的地震构造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撞的喜马拉雅碰撞带的后陆,...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1990
在解译法国斯波特(SPOT)卫星影象基础上,实地勘查了独山子背斜北翼地区,确定出7条活断层。古地震和活断层的研究表明,北天山西部山前一带为潜在震源区。...
[会议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 年份:1998
[会议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第一届全国城市地质学术讨论会 年份:1986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1998
在塔吉克斯坦—新疆35条全新世活断层中,24条发生过2次以上古地震,发生7.0级以上古地震的平均复现期为3242±55年。阿尔金活动断裂带是最活跃的断层,其古地震平均复现期为417±55年。将每条活断层的......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1988
由新疆工学院王功恪教授、游宏智副教授组织,新疆地震局参加的中国与法国合作研究北疆地区地质构造项目已开展工作。1988年10月18日至11月9日进行了第一次野外考察,参加考察...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1987
震中拗陷与地震形变带提供了震源区大小的信息。活断层现代粘滑破裂段与破裂方向对潜在震源区的圈定非常要紧。壳内低速层是潜在震源区的背景层。按照地震活动的重复性,上述...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新疆地质 年份:1987
据目前所收集到的地震资料,从公元1600年至1984年,新疆已发生4.7级以上地震599次,平均每年至少发生两次。其中8级以上特大地震4次,7.0—7.9级地震16次,6.0—6.9级地震59次。...
[期刊论文] 作者:柏美祥, 来源:地震 年份:1981
1906年玛纳斯8级地震造成一些什么破坏?这次地震有哪些特点?属于何种地震类型?地震发生前有没有异常?它是怎样发生的?这些问题到今天仍在探讨之中。 玛纳斯强震发生于我国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