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0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林涵表,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8
罗品超南派粤剧艺术成功之路———贺罗品超舞台艺术七十三年①林涵表编者按:本文为著名戏剧家林涵表先生生前寄给本刊的,来不及发表,林先生即于1997年12月7日在广州病逝,令人痛惜。林先...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敢,,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1998
一阵叮铃电话声,从千里羊城传来噩耗:中国著名戏剧家、教育家、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原副总编林涵表因病于1997年12月7日清晨逝世。听到这不幸消息,我惋惜唏嘘,希望不是真的。盖...
[期刊论文] 作者:马铁汉,,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1998
在我国文艺界,林涵表不仅是一位中国著名戏剧评论家、教育家,而且精于创作和表演,特别是对粤剧情有独钟。1960年,粤剧名宿马师曾、红线女在中国戏曲研究院四楼小礼堂为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林涵表,, 来源:艺海 年份:1998
林涵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曾对湖南戏剧发展给予极大热情与支持。他的遗作《论戏曲与电视的“联姻”》是一篇极富现实意义的佳作(本刊有所删节),特发表,以示怀念。...
[期刊论文] 作者:林涵表,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7
为了迎接香港回归,本刊特请林涵表先生撰文,介绍“南国红豆”飘香港澳、东南亚及欧美的盛况,以飨读者...
[期刊论文] 作者:陈酉名,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8
留得文坛一代名———哭林涵表广东粤剧院导演陈酉名涵表老弟,你走得何其匆匆,还未到古稀之年,只活到68岁,竟先我而去,好教我这个年近九旬的老人黯然神伤!送你上路那天,广州殡仪馆客厅...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8
著名戏剧家林涵表同志逝世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戏剧评论家、影视戏剧作家、教育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论研究室研究员林涵表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12月7日在广州逝世,享...
[期刊论文] 作者:陈酉名,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96
情系《玫瑰园》──林涵表自选集诗跋陈酉名(一)玫瑰园中满眼新,漱珠露播清芬;纵然贵气输兰,万紫千红总报春。兰与皆香草。《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崖兮澧有兰。”《楚辞·九...
[期刊论文] 作者:林涵表,, 来源:剧本 年份:1982
由于认真贯彻了现代戏、新编历史剧、传统剧“三者并举”的方针,近年来在大力发展现代戏创作的同时,历史剧创作也渐趋活跃。历史剧涉及的古为今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对历史...
[期刊论文] 作者:林涵表,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87
我以为荒诞川剧《潘金莲》,是奇异的现代派新潮对传统戏曲神圣领地的浸透。这是许多人没有思想准备的事情,难怪引起重视和争议。有一份晚报发了消息,作出这样的形容:在南...
[期刊论文] 作者:林涵表,,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62
前些时候在北京看了童芷苓同志的几出戏,觉得很好,不少首都文艺界的朋友对童芷苓同志的表演艺术,也备加赞扬。大家特別感到兴趣的是,童芷苓同志学的是荀派艺术,她不但继...
[期刊论文] 作者:林涵表,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89
深圳市粤剧团和红线女同志率领的广州粤剧团于今年国庆前后晋京演出,使首都观众又一次领略了“南国红豆”的新姿。三十多年前,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和红线女,在归国工作...
[期刊论文] 作者:林涵表,, 来源:学习与研究 年份:1986
我三十年来主要从事戏曲理论研究和写作,曾写过十几部戏曲和剧本(包括同他人合作),其中又曾以较多精力参加了戏曲艺术教育工作。近十年来我曾著有《戏曲剧作教程》、《戏曲剧...
[期刊论文] 作者:林涵表,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79
话剧《丹心谱》自创作和演出的一年多以来,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证明是一出比较成功地反映了亿万人民同“四人帮”决战时刻的心声的优秀话剧。它受到了普遍的热烈的赞扬...
[期刊论文] 作者:林涵表,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88
【正】问:很想听到您对话剧新观念、新探索的见解。我们知道您有些想法,但近年来您没有发表过系统的意见。 答:话剧新观念的讨论,推动了话剧艺术的新探索,使话剧有了新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林涵表, 来源:戏剧报 年份:1960
中国戏曲学院最近举办了一个戏曲表演艺术研究班,集中全国一部分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和优秀的戏曲演員在一起,学习毛澤东文艺思想,总结、交流戏曲表演艺术經驗。这个研...
[期刊论文] 作者:林涵表, 来源:戏剧报 年份:1983
粤剧著名旦角演员红线女,每逢演出,照例提前三个小时上后台。因为她对化妆特别讲究,经她自己的精心描画,扮相异常优美。她已是五十六岁的人了,可是扮起戏来却显得那样年轻,如...
[期刊论文] 作者:林涵表, 来源:戏剧报 年份:1963
我以兴奋的心情观看了北京市属剧院、团现代题材剧目观摩演出周的大部分演出。这次演出有几个特点:一、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村阶级斗争生活的戏比较多。像...
[期刊论文] 作者:林涵表,, 来源:学习与研究 年份:1982
我对电视无专门研究。只不过因为从前年秋天起,电视剧日益发展,作为文艺圈子中人的我,想熟悉点情况,加强学习交流,总是强制自己坐在电视荧幕前,充当一名热心观众。久而久之却...
[期刊论文] 作者:林涵表,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80
周扬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的报告中,谈到正确处理传统的继承和革新关系问题,及在这个基础之上正确总结革命现代戏的经验,使现代戏重放光辉的意见。联系戏曲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