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5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林梓荣,, 来源: 年份:2012
随着便携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出现飞速的发展,高效的处理速度要求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为此芯片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已成为制约电子产品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本文以微电子......
[学位论文] 作者:林梓荣,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年份:2005
  本论文在探讨CCD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信号处理及其在光电传感器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对光电检测技术,特别是基于线阵CCD的特征标志光电检测技术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理论......
[学位论文] 作者:林梓荣,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2009
脉动热管/振荡热管是90年代中期由Akachi提出的一种高效传热元件,而且由于它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和传热性能好,适应性强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脉动热管在结构和运行机理方面...
[学位论文] 作者:林梓荣, 来源: 年份:2020
[学位论文] 作者:林梓荣,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年份:2005
[会议论文] 作者:汪双凤,林梓荣,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热管会议 年份:2008
本文采用外径为2.5mm,内径为1.3mm的铜管,制作成四环脉动热管,在不同工质(FS-39E 型微胶囊流体、乙醇、水)、不同充液率(40~80%)的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探讨了微胶囊流体脉动热...
[会议论文] 作者:林梓荣,汪双凤,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8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8
本文采用外径为2.5mm,内径为1.3mm的铜管,做成四环脉动热管,在不同工质(FS-39E型微胶囊流体、乙醇、水)、不同充液率(40%~80%)的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探讨了工质和充液率对脉动热管热输送......
[会议论文] 作者:林梓荣,汪双凤,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热管会议 年份:2008
为了设计脉动热管显卡散热模组,本文采用单因素多水平的方法研究了脉动热管各个设计参数对其热输送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分析法分析了各个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实验发现,随着管径的加大,弯头数的增加,脉动热管更加容易低温启动;而管径减小则削弱了重力作用的影响,符......
[期刊论文] 作者:林梓荣,赵先勤,, 来源:煤气与热力 年份:2014
对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能效水平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对某商业建筑分别采用以上两种供能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
[期刊论文] 作者:张道勇,林梓荣, 来源:微型机与应用 年份:2004
在分析TOSHIBA公司的TCD1702C型线阵CCD驱动时序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器件和VHDL硬件描述语言,采用QuartusⅡ3.0软件平台与仿真环境,设计了可调节曝光时间...
[期刊论文] 作者:汪双凤,林梓荣,张伟保,,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9
将外径为2.5mm、内径为1.3mm的铜管加工成四环脉动热管,在不同工质(3%的FS-39E型微胶囊流体、乙醇、水)和充液率(40%-80%)下探讨了脉动热管的启动特性,以及工质和充液率对脉动热...
[期刊论文] 作者:林梓荣, 汪双凤, 吴小辉,, 来源:化工进展 年份:2008
脉动热管作为一种新型热管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和传热性能好,适应性强的优点,尤其在微电子散热、冷冻技术以及航空航天热控技术中都极具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脉动热...
[期刊论文] 作者:林梓荣, 霍杰鹏, 李星,, 来源:工业安全与环保 年份:2019
以液化天然气(LNG)储罐区出现泄漏事故时天然气的扩散行为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为工具,建立三维非稳态仿真模型,研究了0.8m,2.0m和3.0m3个围堰高度分别在无...
[期刊论文] 作者:林梓荣,汪双凤,傅书训, 来源:工业安全与环保 年份:2020
创新探索LNG加气站增加应急气化功能的可行性,介绍了LNG加气站增加应急气化功能应具备的客观条件,包括与天然气管网连接、站内空间足够、周边远离公共设施/场所、LNG罐容充足...
[期刊论文] 作者:林梓荣,霍杰鹏,李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9
以甲烷/空气/稀释气预混火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O2和N2这两种稀释气对天然气燃烧NOx排放的影响;借助反应路径分析方法,揭示了CO2的化学效应和热效应对NO生成的影响机制。研究...
[会议论文] 作者:林梓荣;汪双凤;张今羿;, 来源:2007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7
随着大功率LED芯片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LED灯以其响应时间短、效率高、节能、环保、体积小、寿命长、抗震性好、设计与制造简单等多项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LED...
[会议论文] 作者:霍杰鹏,汪双凤,林梓荣, 来源:第十三届全国热管会议 年份:2012
本文制作了一款平板型环路热管,蒸发器厚度为8mm,采用纯水作为工质,为进一步了解环路热管启动时的传热机理和为其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建立了一个环路热管的非稳态数学模型,利用数学软件MATLAB计算环路热管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工作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且用实验......
[会议论文] 作者:汪双凤,林梓荣,张礼政, 来源:第十三届全国热管会议 年份:2012
本文通过CFD软件(GAMBIT和FLUENT)建立二维的振荡流热管模型,对其内部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在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后,发现MIXTURE模型要比VOF模型更适合于振荡流热管的模拟。在数值模拟中,成功重现了振荡流热管的内部工质流动和对应的温度变化,包括:......
[会议论文] 作者:林梓荣,汪双凤,张礼政, 来源:第十三届全国热管会议 年份:2012
环路热管基于其循环回路结构,理论上较传统热管具有更高的传热极限,并可以实现跨距离输热。本文试图通过开发微小平板型环路热管,使之应用到大功率显卡芯片散热。实验中根据显卡的结构和散热要求,设计环路热管的蒸发腔,并通过对比管线在不同管径或不同长度下环路热管......
[会议论文] 作者:林梓荣,汪双凤,张礼政, 来源:第十二届全国热管会议 年份:2010
本文采用在铝板上开槽的方法制作不同槽道尺寸(1.5mm×1.5mm和2mm×2mm的正方形截面),不同槽道数(8,12,20和22)的板式振荡热管(OHP/PHP),以丙酮作为工质,通过可视化实验和性能对比,研究了板式OHP在不同加热方向,不同冷却温度,不同冷热段比例下的热输送特性。通过可视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