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1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伯海,林昌善,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1983
迄今已基本摸清了我国东部粘虫的远距离迁飞、迁飞方向及路线(林昌善等,1963;林昌善、张宗炳,1963),分析了粘虫迁飞的生理生态机制(马世骏,1963)和迁飞与气流场的关系(林昌善,19632 赵圣菊等...
[期刊论文] 作者:阎凤鸣,许祟任,李松岗,林昌善, 来源:昆虫学报 年份:1995
丁布对亚洲玉米螟幼虫中肠组织的影响效果阎凤鸣,许祟任,李松岗,林昌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1)环氧肪酸是禾本科植物的一类重要次生代谢产物,丁布(DIMBOA)IZ,4一二羟基一7一甲氧基一...
[期刊论文] 作者:赵奇峰,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65
陈瑞鹿(1962)、张彤文(1962)、林昌善(1963)、马世骏(1963)、邬祥光(1963)、陈永...
[期刊论文] 作者:薛贤清,, 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1985
出席会议的有吴福桢、朱弘复、马世骏、林昌善、肖刚柔等昆虫学界的老前辈、年富...
[期刊论文] 作者:阎凤鸣,许崇任, 来源:昆虫学报 年份:1995
丁布对亚洲玉米螟幼虫中肠组织的影响效果阎凤鸣,许祟任,李松岗,林昌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1)环氧肪酸是禾本科植物的一类重要次生代谢产物,丁布(DIMBOA)IZ,4一二羟基一7一甲氧基一...
[期刊论文] 作者:林昌善, 来源:环境保护 年份:1975
【正】 农业害虫的综合防治,是近几年来我国广大农村社员和植保工作者初步摸索出来的一套科学管理害虫的新技术。由于它的效果好,成本低,特别是能够减少和消除某些农药对环境...
[期刊论文] 作者:林昌善, 来源:昆虫分类学报 年份:1980
胡经甫教授逝世已经整整八年了。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残酷迫害知识分子,胡教授这位老一辈科学家更是身受其害。“四人帮”的追随者们对他非法...
[期刊论文] 作者:林昌善,,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59
1959年同粘虫作战要坚决采取捕蛾采卵与防治幼虫相结合的全面作战策略。根据全国植保会议的精神:要消灭害虫在越冬阶段和进入作物田之前,同时为了确保丰产,我们必须慎重采用...
[期刊论文] 作者:林昌善,,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60
粘虫是我国农业发展綱要上列为十一大病虫害之一。它是一种禾谷类作物的毁灭性害虫。年年南北各地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全国植物保护工作者和广大羣众,在中央正确植保方針...
[期刊论文] 作者:林昌善,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年份:1991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1990年人口普查的资料后指出,我国的人口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为有效地扭转这种局面,作者提出了用指标系统控制人口增长的新方法。After analyzing the data...
[期刊论文] 作者:邬祥光,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1981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的年周期远距离迁飞,早已为我国多数昆虫学者所证实(林昌善等、1963、1964;马世骏;1963;陈永林等,1963;李光博等,1964;陈瑞鹿等...
[期刊论文] 作者:李松岗,林昌善,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1
本文利用前人的数据和自己的实验结果,构造了逐日模拟小麦生长的计算机模型,并用河南驻马店农科所7年试验结果对它作了初步验证,证明它可以较好地模拟正常管理条件下没有严重...
[期刊论文] 作者:林昌善, 郑臻良,, 来源:昆虫学报 年份:1958
一、引言 在生物发育学的发展历史上先躯工作者Reaumer(1735)很早就提出植物的季节现象,例如谷类或果实的成熟都同植物生长季节的日平均温度保持一定的关系。他并且指出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林昌善, 吴聿明,,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04
本文介绍了对以“10%抽样资料”为主的各种人口数据的分析结果,并对到本世纪末的中国人口数进行了五种假设,提出了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
[期刊论文] 作者:李鹄鸣,林昌善,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93
本文报道了麦长管蚜为害小麦的田间实验结果。分析表明:麦长管蚜为害小麦的关键时间是小麦灌浆期;对于郾师9号其经济阈限在灌浆前期是480头/百株或2402日头/百株的累积蚜量,...
[期刊论文] 作者:吴聿明, 林昌善,,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1989
人口环境容纳量是直接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它体现在人类智力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各人在行业中所占位置。本文据1982年人口普查10%抽样资料对我国劳动力...
[期刊论文] 作者:夏北成,林昌善, 来源:昆虫天敌 年份:1991
本文对中华六索线虫的生物学及一些基本的生态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六索线虫寄生粘虫的主动侵染的有关证据。研究结果还表明其群体在土壤中的栖息深度主要在20—40cm处,...
[期刊论文] 作者:夏北成,林昌善, 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年份:1992
本文通过对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动态的连续监测,得到了土壤含水率变化率的相关模型,其相关变量有: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叶面积指数和降雨量(包括浇水)。以土壤含水率16%为影...
[期刊论文] 作者:夏乃斌,林昌善,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1
本文以粘虫为实验材料,在3个温度和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组建了粘虫实验种群生殖力表。应用3种方法分别求得各统计量的值如下。 内禀增长能力:18℃下为0.0668/每日;25℃下为0....
[会议论文] 作者:李鹄鸣, 林昌善,, 来源: 年份:2004
有效积温法则在描述变温生物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中以及计算积温时存在着局限性和不准确性.本文以变温生物的发育速率模型为基础,认为反映变温生物发育进程的指标不是有效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