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0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周海琳,, 来源:厦门文学 年份:2005
终于下定了决心,在一个冬日的早晨带着满脑子的资料和深深的忐忑去采访林兴宅。是否去采访林兴宅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很久,我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林先生是搞理论的,...
[期刊论文] 作者:何开四,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5
【正】 在当前文艺研究方法论更新的探索中,林兴宅无疑是一个佼佼者。这位中年的文艺理论工作者,几年前还阒然无闻,但现在却令人刮目相看。林兴宅的老师、一位文艺理论界的前...
[期刊论文] 作者:邹振东, 来源:厦大中文学报 年份:2021
对于中国百年文学批评史,林兴宅是一个绕不开的符号。但对林兴宅的理解却有着重重误读,最突出的表现在文艺界关注他的方法,却忽略了他的问题,并低估了他的答案。...其根源在于有两个林兴宅,一个是以文艺系统论突破机械反映论重围的先行者,引领1985年方法论年,在百年中国文学批评史留下革命性影响,代表作是批评实践《论阿Q性格系统》与理论探索《艺术魅力的探寻》;另一个是以文艺象征论终结文艺反映论的挑战者...
[期刊论文] 作者:汤龙发,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86
【正】 《鲁迅研究》1984年第1期发表了林兴宅同志的《论阿Q性格系统》,在国内影响很大。例如,有人说:“看来林兴宅是有意识地选择人们讨论较多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初试这种新...
[学位论文] 作者:田莉,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林兴宅是20世纪80年代在审美文论的策动下建构象征论文艺学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象征论文艺学以“象征”为核心范畴,重构文艺学的理论体系,在当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本...
[期刊论文] 作者:邹振东,,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1988
【正】 文艺理论界对林兴宅的印象大多是把他当作文艺批评引进系统方法的开先河的人物,而对他从新的方法论孕育出崭新的文学观念,却相对忽略了。可是我们在他的著作和文章中,...
[期刊论文] 作者:魏建亮,,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林兴宅在20世纪80年代主倡的系统论文艺学内涵丰富,它包括将系统论的原理概念整合到文艺理论中生成的系统论文论、运用系统论方法进行的批评实践,以及对文艺的发展趋势——它...
[期刊论文] 作者:戚文卿,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艺理论转型期的重要成果———评林兴宅《象征论文艺学导论》戚文卿新时期以来,文艺理论界要求改变传统文艺学思想体系的陈旧落后性,克服教条主义的影响,更新观念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并陆续发表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论著...其中,林兴宅同志就是引人注目的一位。自80年代......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陈家春,,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12
一、“和”的内涵——中西观念形态的差异林兴宅(以下简称“林”):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当前的文化转换中,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它涉及世...
[期刊论文] 作者:王学钧,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85
林兴宅《论阿 Q 性格系统》(以下简称《论阿 Q》)一文,试图运用系统方法研究阿 Q 性格,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其影响所及,使当今文论界一些同志认为它实际运用系统方法解决了阿...
[期刊论文] 作者:夏中义,,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15
“1985”年是80年代文论这出学术史剧的第一高潮,是“思想解放”运动唤醒的文论之春.黄海澄、林兴宅、刘再复等代表性人物护卫文学在学术论域的尊严,正本清源,从“系统论”对...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吴尔芬,,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04
林兴宅(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作家如何完成从个人化写作到专业化写作的转型。经历了80年代风Lin Xingzhai (Professor, D...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洪申我,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94
文学文化学研究的现状与对策林兴宅,洪申我1985至1986年,中国文艺界曾兴起过一阵“文化热”。事情首先是由一批青年作家的“寻根文学”创作发起的;尔后,文艺界有相当一部分人投入了这场文...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朱水涌,王诺,夏敏,王予霞,吴尔芬,,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03
中国文学的现状林兴宅:我们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学面临着三次冲击。第一次是市场化或者叫商品化的冲击,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文学边缘化,整个中心转移了,企业家充...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福建论坛 年份:1981
长期以来,人们谈论文学的社会作用,一般都把它区分为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和美感作用三种。这种提法把文学的社会作用看成是多元的,文学可以独立地发挥三种不同的作用。而...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92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从哪里来的?一般人都会回答说是从艺术形象中来的。其实,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要回答艺术的价值何处寻的问题,首先要弄清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艺术是一...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1985
关于题材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问题,文艺理论界的“钟摆”,长期以来都在“题材决定论”与“反题材决定论”之间摇来摆去。其实,这种分歧乃是站在不同层次上思考问题的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正】 读了王蒙的小说《风筝飘带》(见《北京文艺》1980年第五期),我们仿佛游历了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新奇世界。小说的字里行间不时透露出生活的哲理,令人不禁掩卷沉思;而...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87
【正】 八十年代的中国大地正在发生一场不同寻常的悄悄的革命。这场革命的发展必然经历由大胆的开拓性行动向自觉的理论形态升华。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正在逐步转化为中华民...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3
【正】 在写作《象征论文艺学导论》的十个月时间里,我一直有一种爬坡的感觉,仿佛在重温少年时代挑着几十斤大米和自制的菜干翻山越岭到县城上中学的况味。稿子上的每一个格...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