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杨雅骊,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 年份:2008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和攻击多系统脏器为特点的结缔组织病。其中肾脏受累率是最高的,约75%的患者...
[期刊论文] 作者:杨雅骊,杨森,张学军,,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7
依那西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融合蛋白,可有效地拮抗肿瘤坏死因子α引起的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初步的临床试验表明,该药对于关节病型银屑病、中重度斑块...
[期刊论文] 作者:杨雅骊,都琳,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 年份:2004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它是利用光敏剂与光结合发生光动力学反应,产生活性氧,特别是单态氧,造成靶组织的细胞凋亡和坏死,从而对疾...
[期刊论文] 作者:刘畅, 杨雅骊, 郑荣华,, 来源: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年份:2017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3例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2例)予以常规抗病毒激素...
[期刊论文] 作者:黄超, 申楠, 杨雅骊,, 来源:世界临床药物 年份:2016
儿童常见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AD)、痤疮、银屑病和婴儿血管瘤等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是近年儿科和皮肤科的临床热点之一。AD治疗的护理指导原则强调皮肤保湿的重要性;低龄幼...
[期刊论文] 作者:杨雅骊,潘炜华,温海,, 来源:世界临床药物 年份:2010
着色芽生菌病为慢性病,容易侵犯淋巴系统,具有潜在致癌性。其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裴氏着色霉和卡氏支孢霉,近年发病有增多趋势。本文综述着色芽生菌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治进展。...
[期刊论文] 作者:杨雅骊 都琳 廖万清,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 年份:2014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它是利用光敏剂与光结合发生光动力学反应,产生活性氧,特别是单态氧,造成靶组织的细胞凋亡和坏死,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技术。目前,该技术在皮肤科治疗领域应用广泛,如:日光性角化病(actinic ker......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晨寅,刘洋,杨雅骊, 来源:皮肤病与性病 年份:2021
射频是由电磁辐射产生的电流,通过置于患者皮肤表面的电极发射,穿透真皮层进行加热,刺激胶原蛋白合成和重塑,从而改善痤疮瘢痕。随着光电设备技术的发展,从最早的单极和双极射频,逐渐衍生出点阵射频、射频联合激光、射频联合微针等多种新型治疗方法。近年来,国......
[期刊论文] 作者:王再兴,李卉,杨雅骊,林达,杨森,, 来源:安徽医药 年份:2008
患儿,女性,40 d,出生后20 d开始在颜面、躯干等部位出现紫兰色皮肤结节、斑块,无发热及出血。经血液和骨髓穿刺证实为急性髓性白血病M5,皮损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呈皮肤白血...
[期刊论文] 作者:方伟,杨雅骊,陈江汉,廖万清, 来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年份:2015
基于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理论,结合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初步构建出具有专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方法,并进行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尝试。...
[期刊论文] 作者:杨雅骊,都琳,廖万清,陈江汉, 来源: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年份:2013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一种日趋成熟的新型治疗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皮肤肿瘤和良性增生性疾病的治疗,并获得了满意效果.随着新型光敏剂的不断研发和...
[期刊论文] 作者:刘洋,徐慧,刘蔡钺,杨雅骊, 来源: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年份:2021
氢气(Hydrogen)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生物活性的还原性小分子气体。氢气对人体各个系统均有疾病治疗和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选择性抗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调节信号通路有关。本文就氢分子医学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论文] 作者:都琳,杨雅骊,雷文知,潘炜华,, 来源:世界临床药物 年份:2014
浅部真菌感染是由皮肤癣菌等致病菌感染皮肤角质层、毛发和甲板引起的感染,近年浅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步升高,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文以致病真菌种类和感染部位为分...
[期刊论文] 作者:雷文知,都琳,杨雅骊,潘炜华,, 来源:世界临床药物 年份:2010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双相型组织胞浆菌所引起的广泛分布于全球的真菌病,我国大陆相关报道近期呈上升趋势。本病的病原菌包括荚膜组织胞浆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氏变种及马皮疽荚...
[期刊论文] 作者:杨雅骊,王培光,杜文辉,张学军,杨森, 来源:疾病控制杂志 年份:2008
目的探讨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4例青少年SLE和446例成人SLE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青少年SLE占全部SLE患者的15.8%。青少年SLE患者蝶形红斑(66.7%v...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伟,朱红梅,杨雅骊,刘晓刚,温海,,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8岁,妊娠26周。全身皮疹伴瘙痒3月,加重2月。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足跟、右肩、左侧乳房下出现小片状红斑,表面少许鳞屑,局部瘙痒,搔抓后有少许渗液。20天后......
[会议论文] 作者:杨雅骊,桑军军,方伟,廖万清, 来源: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 年份:2016
患者,女,24岁。主诉:双手足甲周新生物反复发作20 余年。现病史:家族中,其母和弟弟有类似病史。体检:面部鼻中部可见多发粟粒大小的血管瘤样损害,双侧手足甲周可见非创伤性指(趾)甲周结节,躯干部可见二三处鲨鱼皮斑和脱色斑。......
[期刊论文] 作者:吴秀娟, 王胜东, 徐慧, 杨雅骊,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 年份:2023
目的:评价综合疗法(联合盐酸米诺环素、宽谱强脉冲光和含青刺果油屏障修复霜)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和毛细血管扩张的玫瑰痤疮患者20例。......
[期刊论文] 作者:郭天阳,杜安通,杨雅骊,潘炜华,, 来源:世界临床药物 年份:2014
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本文综述国内外近期关于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 作者:郭天阳,杜安通,桑军军,杨雅骊,, 来源: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年份:2015
黄褐斑是一种后天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特别是育龄期或服用避孕药者[1-2].其常规治疗往往疗程较长,疗效有限,因此,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早期防治[3-4].紫外线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