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35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郭晓芸, 来源:中国土族 年份:2021
杨生顺《河湟“花儿”综论》由青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杨生顺,青海开放大学副教授,青海花儿研究会秘书长。20年来,他深入西北、江南与江淮,深度调研访谈,搜集、整理、研究“花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期刊论文] 作者:刘佑,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21
杨生顺说上面的3首“花儿”,是他80多岁的母亲——一位并不识字的藏族妇女,当年知道儿子在下苦功研究“花儿”时笑着说给他听的.她说在她小的时候,庄子里有两个年轻的卓玛,...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2003
《走西口》和《沙娃泪》都属于北方民歌 ,但在作品内容、属性、艺术手法及文化背景引发的社会意义等方面有所不同 ,文章对此作了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0
本文从青海"花儿"的整体作品结构入手,对"花儿"的比兴、抒情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研究与分类。文章认为情是"花儿"的核心,是内在的最本质的东西。"花儿"首句多比兴,兴为主,...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青海民歌"少年"产生于明代移民实边时期,"少年"自产生之日起就奠定了其悲情基调。而封建专制、军阀统治和封建礼教,又不断赋予"少年"厚重的悲剧意识。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民众政治......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童谣是在儿童中流传的口头韵语,一般在一定的区域内传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但是,在对江南童谣与青海童谣的搜集整理过程中发现,江南地区流传的一些童谣,与青海河湟地区流传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中国土族 年份:2016
"隔河看见子一团花,走到门前满面麻,若要隔河听渠做点私情事,世间那得更个长鸡巴。"(《山歌》)这是一首明代江南的民歌,冯梦龙用原汁原味的吴语方言,将这首作品做了完整的记录。......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中国土族 年份:2019
近年来,青海"花儿"学界努力推动"花儿"成果上水平、上台阶,不论是"花儿"作品整理,还是"花儿"理论研究,都有了新收获。在"花儿"作品的整理出版方面,2018年9月,青海人民出版社...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民族艺林 年份:2017
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冯梦龙,编辑了在江南流传的《山歌》。其编辑思想、编辑原则和编辑方法,对原生态花儿文本的保护传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文章指...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中国土族 年份:2019
在土乡大地乃至省城西宁的一些重要舞台演出活动中,有一首歌曲《习主席来到咱青海》总是那么铿锵有力,充满激情--2016年,习近平主席到青海视察工作时,我省土族青年文化人鲁占...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10
青海花儿的歌词艺术包括高超的修辞艺术、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整体的谋篇艺术。文章认为,浩如烟海的青海花儿,其各种匠心独运的歌词艺术及其背后的美学精神品格,是青海民间诗艺...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苏轼是十一世纪的文学巨匠,他的诗词文章冠绝古今;林语堂提倡"性灵"、"幽默",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双语作家.文章主要以苏轼的词和林语堂的小品文为例,对两位著名作...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西北"花儿"有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之分。在洮岷地区,人们把"花儿"叫"花"或"唱花";在河湟地区,人们把"花儿"叫"少年"。学术界对"花儿"研究成果颇丰,但对"少年"称谓的研究始终没有取得进展。本文......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党的生活·青海 年份:2015
二十世纪早期,新月派作家提出诗歌创作的“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主张,创作了《再别康桥》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其实,早在数百年前。生活在河湟地区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异彩斑斓的“花儿”艺术。“花儿”虽然不是“三美”理论所能完全概括的,但......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党的生活·青海 年份:20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月派”代表人物闻一多先生在《诗的格律》中提出著名的“三美”理论,其中的“建筑美”是指现代诗歌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实际上,在中国民间,早已形成了用白话文创作,结构匀称,句式齐整,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口头诗学,只是鲜为文人关注。为了深入认......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党的生活·青海 年份:2015
宋代大才子苏轼在其《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论唐代王维作品时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至此“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成为中国文人自觉探求的美的典范标准之一。到了20世纪30年代,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音乐美......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2
青海"少年"是青海民间文学中璀璨闪耀的奇葩,其中的"儿尾"方言,常是一个独立的、自成音节的词尾。"儿尾"方言不仅有一字尾、二字尾、三字尾,更有独到的ABB尾。...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年份:2005
本文结合的课程特点,以教材设计为总体框架,以探索学员"读"、"写"教学模式为基础,归纳出所培养的应用性人才的特点,建构了"读+写"为核心的教...
[期刊论文] 作者:杨生顺,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5
滕晓天、井石主编的《青海花儿词典》于2013年12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它的问世,是中国“花儿”学界的一件大事,一件好事,一件喜事。为什么是一件大事呢?因为这部词典填补了“花儿”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为什么是一件好事呢?因为这部词典为“花儿”研究者和“花......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