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5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龙水,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学史学理论研究的新收获─—评杨洪承新著《文学史的沉思》龙水青年学者杨洪承最近推出了他的新著《文学史的沉思》(南海出版公司1993年出版,以下简称《沉思》)。这本著作收集了关...
[期刊论文] 作者:徐仲佳,,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杨洪承先生1978年考入山东师范学院,师从杂文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最早的开拓者之一田仲济先生开始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工作。1981年,杨洪承先生毕业留校任教。从那时算...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新文学史料 年份:2015
本书是现代文学研究者杨洪承在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文化生态研究》基础上的成果,从多元文化生态、社群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流派,试图打...
[期刊论文] 作者:徐仲佳,,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杨洪承先生新著《废墟上的精灵》即体现了这一方法的特点和限度。...
[期刊论文] 作者:桑哲,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06
杨洪承(1954-),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语文教育学科硕士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文科教学专门委员会委员,文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期刊论文] 作者:桑哲,杨洪承,,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杨洪承,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4
本刊特选登杨洪承、高玉、陈力君、张广海、杨剑龙五位研究者的笔谈,以期从不同角度展现此领域的新探索、新趋势和新成果。...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杨洪承教授长期耕耘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等方面建树颇多....
[期刊论文] 作者:王力,,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5
学术研究的过程,是对象场域、研究视角、理论方法相互作用的过程。优秀的学术研究,不仅能够打开被一般研究思维所遮蔽的视域,还能够提炼出具有较广适用度的理论方法。在...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社科信息文荟 年份:1994
杨洪承在《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2期撰文指出,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是一种多元文化作用的“圆型”复合体,它虽直接承传于传统文化,但西方浪漫文学,特别是重感情、幻想和精神生活...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9
杨洪承先生主编的《王统照全集》已由中国工人出版社于2009年4月隆重推出。全集共分7卷,其中小说3卷,诗歌、散文、论文、戏剧日记译文等各1卷。与《王统照文集》相比,《王统...
[期刊论文] 作者:方维保,,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杨洪承系统提出了"社群"的概念,并将其运用于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的研究之中,并使之获得了实践的肌理。面对文学社团命名的困境,社群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叙事意义。文学社...
[期刊论文] 作者:赵普光,,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杨洪承,安徽芜湖人,1954年生,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报编委。社会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学...
[期刊论文] 作者:王洪岳,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0
杨洪承先生的学术专著 《文学社群文化形态论──现代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张直心,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5
在近年出版的诸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著作中 ,朱晓进、杨洪承等著《非文学的世纪 :2 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一书之所以令人耳目一新 ,是缘于它悉心引入了独特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吕家乡,, 来源:当代小说 年份:2002
2002年1月14日晨,田仲济先生与世长辞,走完了95年的漫漫人生路.七点多钟,韩之友和我在浓雾中赶到千佛山医院时,无情的白布已罩上了田老的遗体.他的女婿杨洪承掀起布罩的上端,...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杨洪承教授长期耕耘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现代文学与文化究等方面建树颇多。先后出版了《王统照评传》、《文学史的沉思》、《文学社群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1
杨洪承撰文《中国现代作家群体生态与“中国形象”结构研究》指出,“中国形象”实际是中国人视野下文化多元综合的概念。...
[期刊论文] 作者:张林杰,,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99
中国自古有“文苑传”而无文学史。但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苦心经营,这门舶来的学科如今已在中国走向成熟,并形成了以史为经、以作家作品为纬的相对凝固的模式。模式既是学科成熟...
[期刊论文] 作者:吴言,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1998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