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1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郭青林,,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杨柏岭《龚自珍词笺说》填补了龚词研究领域的这一空白,具...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柏岭,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6
推尊词体:况周颐词论的主导思想杨柏岭清末民初,词学一时成为显学。“清季四大词人”①更是鼎力彰扬。他们或是整理校刊词集;或是点评批注。而唯有《蕙风词话》的著者况周颐对推...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柏岭, 来源: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梦窗词的艺术个性试探杨柏岭梦窗词历时七百余年,人们视之如迷宫。前人对它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南宋尹焕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天下之公言也。”①而张炎...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柏岭,邓乔彬,,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杨柏岭(以下简称杨):邓先生,您好!您是成名较早的词学家,我在读1990年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百科大辞典》时,已经看到收入的研究家中有您,该书虽所收的国内研究家从古至今...
[期刊论文] 作者:江庆柏,, 来源:文献 年份:2005
杨柏岭先生“近代上海词人及词籍考略”一文(载《文献》2004年第4期,以下省称杨文),对近代沪上部分词人的生卒年作了考释,此有助于词学研究和文献整理。惟若干词人生卒年份...
[期刊论文] 作者:何旺生,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以中国传统诗词理论为资源,建构中国本土化文学理论,是当下中国文学理论界热切关注的研究路向之一,诸多学者在这条道路上沿波溯源,耕耘不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杨柏岭...
[期刊论文] 作者:吴振华,,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词是音乐文学,诞生于唐代而繁盛于两宋,历金元,到明代趋于衰落,而在清朝再度复兴。从清代开始,词学研究逐渐从传统诗学研究的附庸地位脱离出来,不仅拥有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而且建构......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柏岭,,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继《有声画与无声诗》④、《中国绘画思想史》④之后,邓乔彬先生又一部研究中国绘画的专著《宋代绘画研究》于2006年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可以说,在中国绘画研究领域,邓先生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柏岭,,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06
龚自珍有较为明显的两性文化观念,男性世界已经工具化,失去了生气,于是他的批判对象主要是男性世界,而乐于通过描绘女性世界承载他的人性启蒙信息,由母性教育强化童心体验、...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柏岭,,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屈原的《离骚》多层次多角度、循环往复式使用了“诉说与对话”的运思模式,在这种运思方式下,包容了抒情、叙事和议论等多种表现方式,构成了《离骚》一文独特的艺术结构方式;而这......
[会议论文] 作者:杨柏岭,, 来源: 年份:2004
蒋春霖曾自言填词旨趣日:"欲以《骚》经为骨,类情指事,意内言外,造词人之极致。"若有人将其词"誉以南唐、两宋(词),意弗满也"。①②因为在他看来,"词祖乐府,与诗同源。儇薄...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柏岭,,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江顺诒系同光时期活跃在杭州的知名诗人,平生屡入诗社,虽不免酬应之作,但始终能彰显“诗中有我”的创作路径。作为屈居下僚的小吏,其诗歌具有浓浓的平民情怀,然从不掩饰求宦...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柏岭,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04
梁启超论词以"意态雄美"为审美理想,其作也多呈现"意态雄美"趣味.其"新意境"、"旧风格"的创作主张,即坚持保存诗词固有之本色,也应该是填词所遵循的原则.但当前学界对梁启超...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柏岭,,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9
王国维锐意填词时期,正是他纠结于欲为哲学家和诗人的抉择阶段。其词中那貌似传统的题材,实则是以哲学家之眼对生活本质熟思而审考之的结果;“人间”意象具有侧重身体社会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柏岭,, 来源:中国大学教学 年份:2010
尊重并突破传统的史学教学模式,以文学文本为基础,关系到文学学科定位的根本问题,也是教学理念更新的前提。尊重并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以美育阐释为基础,关系到文学教学...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柏岭,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4
词家对地域与词派关系的认识,经历过相互松散、重词派、尤重乡邦地域性的过程.乾嘉之后,那种以编辑乡邦文献传统为目的的地方性词徵体词集,方真正渐趋成熟.其中,地域词学传统...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柏岭,,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刘熙载“厚而清”的艺术理念,既是浙、常词学旨趣的整合,也是“李杜”诗歌艺术的整合,更是陶潜情结的转移印证。“厚而清”词说的哲学基础是理学,自蕴着求新变的机制,既是道德本心......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柏岭, 来源:学术界 年份:1999
在人类文明的时间长河中,流动着一个不变的主题——闲适。在中国诗歌史上,就表现闲适主题而言,词体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闲适的实质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自由态度和状态,其中蕴涵着作......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柏岭,,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清末词家江顺诒本着抒写性灵的创作精神,认为填词具有移性、移情而后任性的功能。他从个人情史出发,能以叙事之笔抒写自己的情感经历,袒露其多情气质;以历代描绘名花美人丽句...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柏岭,, 来源:文献 年份:2004
最近,王元化先生任名誉主编,胡晓明先生任主编的"近代上海文学系年丛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按诗、词、散文、戏曲分出四本。笔者在编著《近代上海词学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