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38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振寿,, 来源:浙江医学 年份:1988
我院自1985年12月~1986年1月收治小儿流行性出血热(EHF)6例,均经特异血清学证实,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见附表)讨论本文儿童EHF六例,占同期EHF患者6.74%,均来自EHF流行区。...
[期刊论文] 作者:吴宗宝,杨振寿, 来源:浙江医学 年份:1995
肝性胸水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形成原因不一,推测急性渗出性胸水产生于慢性活动型肝炎的活动期,是胸膜小动脉和微血管弥漫性类纤维素样坏死性血管炎或/和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存安,杨振寿, 来源:浙江医学 年份:2000
患者男性 ,农民 ,40岁。因发热后两下肢无力1周入院。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 ,发热 ,全身酸痛。当地测流行性出血热荧光抗体IgM1∶32 ,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经输液 ,予青霉素、病毒......
[期刊论文] 作者:吴宗宝,杨振寿,朱明翼, 来源:浙江医学 年份:1995
肝性胸水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形成原因不一,推测急性渗出性胸水产生于慢性活动型肝炎的活动期,是胸膜小动脉和微血管弥漫性类纤维素样坏死性血管炎或/和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但...
[期刊论文] 作者:吴宗宝,杨永红,杨振寿, 来源:河北医学 年份:1999
流行性出血热(EHF)所致心电图(ECG)异常改变已广泛引起临床重视,但EHF与其他感染性疾病(OID)所致ECG异常改变关系的报导较少见。本文就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HF组ECG异常改变明显高于OID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
[会议论文] 作者:孙涛,赵跃基,杨振寿, 来源: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专题学术会议 年份:1986
[期刊论文] 作者:杨振寿,朱明翼,秦培安,张其东,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年份:1989
[期刊论文] 作者:王嘉瑞,杨佩珍,吴谦,徐肇玥,许光瑞,杨振寿,, 来源:上海医学 年份:1981
我们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环磷酰胺治疗流行性出血热(60例),获得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又以环磷酰胺加党参、黄芪(45例)和环磷酰胺加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Poly I:C)...
[期刊论文] 作者:孙涛,赵耀基,杨佩珍,盛振华,王嘉瑞,杨振寿,许光瑞,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年份:1988
[期刊论文] 作者:杨佩珍,张继培,王嘉瑞,徐肇玥,许光瑞,杨振寿,陈士熙, 来源: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89
1986~1988年开展了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小静脉活检工作,获取发热期患者小静脉标本8份、休克期患者标本20份(其中14份重度休克)、对照组小静脉标本8份。测定了小静脉浸液对血小板聚...
[期刊论文] 作者:杨佩珍,张箭,王嘉瑞,徐肇玥,许光瑞,杨振寿,陈士杰, 来源: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88
出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损伤,小血管的变化可能是病毒及其毒素和抗原抗体复合物作用的结果。组织细胞缺氧也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的原因。近年来,应用免疫荧光法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嘉瑞,杨佩珍,刘福英,钟慈树,应越英,许光瑞,杨振寿,, 来源:医学研究通讯 年份:1983
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理多年来一直受病毒学说的影响,认为是病毒对人体血管的直接损害而导致发病。因此,缺乏有效治疗措施,仅限于对症处理,病死率较高。The pathogenesis...
[期刊论文] 作者:王嘉瑞,杨佩珍,吴谦,孙涛,徐肇玥,戴自英,许光瑞,杨振寿,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年份:1984
[期刊论文] 作者:王嘉瑞,杨佩珍,吴谦,刘福英,钟慈声,应越英,徐肇玥,戴自英,许光瑞,杨振寿,, 来源:上海医学 年份:1981
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理迄今未明。本文对出血热的发病与免疫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本病的免疫反应处于明显异常状态,表现为体液免疫亢进、补体下降、细胞免疫受抑制.患者体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