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04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6,350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语,, 来源:理论界 年份:2015
"顾兔"出自《楚辞》,汉王逸注曰顾望之兔也,清《楚辞新集注》中将"顾"进一步释为"回视"。由宋至清,陶瓷、玉器、压印、砚台、铜鼎、壁画、石雕等各种器物上皆出现了"顾兔"回...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语,,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2019
清时期,瓷器上开始出现一种异兽的身影,其被称作“摩羯罗”。清代的摩羯罗纹通常绘制在瓷质贲巴壶的长流底部,与明清香草龙纹有近似之处。摩羯罗纹之所以大量出现于藏式瓷器...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语,, 来源:理论界 年份:2015
明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离不开匠人的辛勤劳作,深入解析明代匠人的情况在物质史的研究中十分重要,这是现今理解“明式家具”等杰出手工作品所呈现的面貌的重要前提。明代手工业...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语,,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2019
元代景德镇创烧了一种形似竹节的瓷壶,名为“多穆”。其造型来源大概有蒙藏中亚说和欧洲起源说。明代汉族地区罕见多穆壶的使用,但在满族所在地有使用多穆的证据留下。清康熙...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语,, 来源: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年份:2011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而这一现象在江浙尤盛,其中民间印刷业的繁荣就是一个方面的印证。明代的刻本沿袭宋元印刷业之制,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三类。其中...
[报纸论文] 作者:杨小语,, 来源: 年份:2004
2002年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了一件具有明显良渚文化特征的绿玉琮,编号为2001CQJC:61(图一、图二),此玉琮引发了诸多争议。故文中将着重探讨该玉琮的来源,随后分析其所涉及的古...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语,,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年份:2019
日本正仓院所见诸多“含绶鸟”纹,是以唐、萨珊为代表的亚欧大陆文明对当时日本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处缩影,亦是在亚欧丝绸之路上广泛分布的“含绶鸟”图像的皇权征途的最东...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语,, 来源:理论界 年份:2016
汉魏晋时期乃书法艺术的自我觉醒时期,文字书写作为审美的对象,在时人心中的位置日益凸显,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书法理论著作,现可见的古代书论亦多由此发端。汉魏晋书论中的"势"...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语, 来源:艺术设计研究 年份:2020
日本平安时期“松喰鹤”纹样开始流行,这种脱胎于“绶带鸟”的图案,凭借与永生意象的结合,迅速拥有了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日本乃至整个东亚地区迅速取代了象征权力的“绶带...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语,,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14
1991年9月发掘的四川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里出土了一对蟾蜍形制的青白瓷水盂,一大一小。围绕此对水盂三足蟾蜍形象,本文拟从水盂的时代背景、内涵流变出发,以期待初步归纳整理...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语,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2019
摘 要:清代景德镇官窑中开始制作一种名为“贲巴”的瓷器,其原型本是西藏地区世俗社会及佛教寺院中时常使用的金属器皿,通过景德镇匠人的创造转化,瓷贲巴成了清代宫廷陶瓷中具有代表性的造型之一。 从康熙至道光时期,尤其是在乾隆时期,瓷贲巴的造型展现出诸多匠心独运......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语,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2019
摘 要:元代景德镇创烧了一种形似竹节的瓷壶,名为“多穆”。其造型来源大概有蒙藏中亚说和欧洲起源说。明代汉族地区罕见多穆壶的使用,但在满族所在地有使用多穆的证据留下。清康熙开始,多穆瓷壶的制作又重新兴起,造型也进行了微调,外观更加精美,朝廷曾用其赏赉藏地,清......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语,吕平,, 来源:中国陶瓷 年份:2017
将使用传统鉴定方式对景德镇湖田窑采集的青白瓷片与黑瓷片进行初步断代及比对;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电子能谱等手段对青白瓷与黑瓷样品的显微结构和化学组...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琦,杨小语, 来源:重庆行政 年份:2020
2019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旨在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美育体系,全面塑造学生的人格情操。美育课程已成为高校教学开展的着力点之...
[期刊论文] 作者:蒂莫西·波克泰,托马斯·埃莫森,吴双,杨小语,张萌,高原,,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17
公元11-12世纪,雷米刻纹陶在密西西比河流域部分地区的酋长权威中心生产和分布。根据对雷米刻纹陶的主题设计、含义及考古背景的分析,看来表明了一种贵族意识形态表明,其中贵...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