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7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寿川,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1995
抗战时期的云南矿业杨寿川1941年3月,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在为一本书写的序言中写道:“云忝主滇政,思所以发扬人力物力,以靖献于邦家者:经济建设,实急先之务,颇期群策群力,共图迈进焉。”①...
[期刊论文] 作者:杨寿川,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1998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特质——兼论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杨寿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在近20年来有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杨寿川,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2000
自 1 949年以来 ,中央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特殊的经济政策 ,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也随之有了较大改善。我国实施的民...
[期刊论文] 作者:杨寿川,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1990
近代个旧所产大锡的出口,无论是在云南本省的外贸出口中,或是在全国的大锡出口中,皆引入注目。本文以翔实的史料对滇锡大量出口的原因及出口的大致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并进一...
[期刊论文] 作者:杨寿川,,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1986
【正】 清代前期,在云南地方政坛上先后出现过几位有作为的封疆大吏,其中最主要的是鄂尔泰和张允随。三省总督鄂尔泰在云南大力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对云南历史发展的进程...
[期刊论文] 作者:杨寿川,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1981
云南历史上曾经用贝作货币,直至明末清初才“废贝行钱”,这已为史学界多数同志所确认。然而究竟什么时候开始用贝币,却颇有争议。已故学者向达和李家瑞两位先生,根据云...
[期刊论文] 作者:杨寿川,,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1993
【正】 引言早在古代,世界上不少民族都用海贝来作商品交换的媒介,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使用贝币的情况更为普遍。据我国古代史籍记载,今印度、缅甸、孟加拉、泰国...
[期刊论文] 作者:杨寿川,,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11
13~19世纪的600年间,云南银业一直快速持续发展,其产量和银课均居产银各省首位,云南省成为当时全国主要的白银产地。寻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早期"银本位"货币制度的初步形成与"计亩......
[期刊论文] 作者:杨寿川,,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1989
在世界历史上,屯田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土地制度,它始创于西汉,以后沿续了两千多年,直至清代,为封建社会各个朝代所采用。其间,历代王朝实行屯田制虽然各有所不同,但基本上...
[期刊论文] 作者:杨寿川,,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80
海贝(俗称"(贝巴)子")是一种自然物。我国历史上商、周两代都曾经将它作为货币使用过,迨于春秋战国,各诸侯国相继变革币制,这种自然货币才逐渐为刀、布等金属铸币所代替...
[期刊论文] 作者:杨寿川, 来源: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1986
【正】 当前,我国史学界正在讨论历史研究怎样才能跟上时代,更好地发挥史学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问题。一些学者提出要大力拓展研究领域,其中尤应重视当代史的研究。对此,...
[期刊论文] 作者:杨寿川,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1983
一部有价值的著作,贵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虽历经世事沧桑,仍永葆其学术价值。郭影秋同志所著《李定国纪年》(以下简称《纪年》),就是这样一部值得称道的史学专著。《纪年》全书凡二十余万言。它主要记述明末大西军的杰出将领、著名的农民革命英雄李定国一生的光......
[期刊论文] 作者:杨寿川,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1988
三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中国经济史学会云南分会在昆明召开了“1253年—1987年:云南商品经济”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讨论会的有关专家、研究人员及实际工作者共65人,提交的论文计30余篇。中国经济史学会云南分会理事长李埏教授分别在会议开始和结束时作了重要......
[期刊论文] 作者:杨寿川,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1986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六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吕万和同志的《历史研究也要跟上时代》一文,读罢,颇有同感。古往今来,史学研究都是与一定时代紧密联系的。换言之,史学家们的著述都是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之产物,同时又都为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服务。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
[期刊论文] 作者:杨寿川, 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年份:1989
【正】 一、近代云南的商品生产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一步一步地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云南地区的情况也完全如此.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云南固有的自然经济受到了...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1995
会议由云南大学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寿川教授和清迈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恰克潘博士共同主持。来自中、泰双方及美国、日本的学者共80余人参加了会...
[期刊论文] 作者:杨庆,杨寿川,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2020
乡规民约是同村人共同制定和遵守的规约。云南历史上从明代开始就有乡规民约,清代和民国时期在广大乡村普遍流行。云南传统乡规民约的内容甚为丰富,主要包括:注重自我教化、...
[期刊论文] 作者:杨庆,杨寿川, 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傣族贝叶典籍历史悠久、卷帙浩繁,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深入分析傣族贝叶典籍的分类、特征和价值,可以发现它是一份珍贵的世界遗产,可作为"世界记忆遗产"进行申报....
[期刊论文] 作者:张永俐,杨寿川, 来源:贵金属 年份:1996
云南有着丰富的黄金资源,在西汉(B.C.206年)就有黄金的采冶与加工,元明(A.D.1206 ̄1368年)时期黄金产量为全国之冠。对其系统总结和研究,不仅是探讨区域科技史和冶金史的需要,而且对开发云南的黄金资源和产......
[期刊论文] 作者:杨寿川,张永俐,,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2011
汉晋时期,堂螂县(今云南省会泽、巧家、东川等县区)生产一种铜镍合金,称为“白铜”。此后,白铜一直生产不断,清代达于极盛,以其“光亮如银,坚硬耐磨”而享誉海内,云南成为全国白铜的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