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37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俊品, 来源:四川农业科技 年份:1996
四川省食用豆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杨俊品(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成都610066)在豆类作物中,除大豆、花生外,以收获籽粒食用为主的豆类称为食用豆类.四川省食用豆类资源十分丰富,为我国食用豆类主...
[学位论文] 作者:杨俊品,,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2001
以48-2×5003的166个F2单株作为作图群体,构建了玉米RFLP、SSR分子遗传图谱;利用相应166个F2:3家系,采用13×13 α-简单格子方设计,在成都、雅安分别调查了株高、穗位高、穗长、...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俊品, 来源:农技服务 年份:1996
无须豆尖1号由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1993年4月通过审定。该品种1979年用团结豌2号为母本,以剑阁白和仁寿粉红、新华5号为父本,经有性复合杂交选育而成,为一主要用于食豆...
[会议论文] 作者:杨俊品, 来源:中国玉米品种科技论坛 年份:2007
1 作物种子鉴定技术的发展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杂交玉米因其播种面积大、产量高而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杂交玉米种子的纯度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
[期刊论文] 作者:谭君,杨俊品,,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2009
本研究用玉米杂交种渝单8号及其双亲的干种子作为材料,使用NaOH溶液研磨玉米种子胚,提取基因组DNA,并利用多重PCR扩增进行玉米杂交种子的纯度鉴定。结果表明,利用玉米种子快速提......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俊品,刘莹,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6
本文对13个四川小豆(V.angularis)地方品种株高、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荚粒数、百粒重、荚长和单株产量(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数、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俊品,刘莹,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6
本文对4×6不完全双列杂交组成的24个F1豌豆(P.sativum)杂交组合8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表明,各性状配合力效应不同,同一性状不同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也各异;单株产量特殊配合......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俊品,刘莹,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6
对搜集于川西南12个县具代表性的50个豌豆地方品种9个产量性状进行了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四个主成份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1.7%,供试品种主成份载荷均不理想,产量性状差,50个品种被......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俊品,周家华,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俊品,罗菊枝,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1996
蚕豆、豌豆为中国第一、二大食用豆类,具有广泛分布和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中国蚕豆、豌豆种质资源、育种目标、育种方法及育种基础理论研究等工作近三十年的成就及存在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俊品,杨武云,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1997
对PE1,PE1×Puget,Puget及4个四川地方品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1,PEF1从中期I到中期Ⅱ的出现落后染色体,频率为5%。后期Ⅰ,Ⅱ均出现染色体桥,频率为10%,且从后期Ⅰ始PMC出现大量微核,频率......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俊品,荣廷昭,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1999
本文综述了玉米数量性状特别是产量性状的RFLP分子标记摈10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所用群体类型及容量、标记图谱、主要QTL位点及其遗传效应。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俊品,周家华,唐海涛,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3
在基础群体BC4中输入热带血缘,创建了适合中国南方生态区的玉米优良群体BCC0,采用S1法对BCC0进行一轮改良得到改良群体BCC1.在产量等11个农艺性状上,BCC1比BCC0,BCC1、BCC0比...
[期刊论文] 作者:唐海涛,荣延昭,杨俊品,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4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危害日趋严重.系统地综述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表现、病原菌及致病因子、发病传播、危害损失、玉米对纹枯病的抗性研究及综合...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俊品,刘莹,田守均,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1996
对收集的川西南14个县具代表性的50个小豆地方品种8个产量性状的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份(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英数和单株粒数)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91.8%,供试......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俊品,刘莹,田守均,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6
对搜集于川西南12个县具代表性的50个豌豆地方品种9个产量性状进行了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四个主成份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1.7%,供试品种主成份载荷均不理想,产量性状差......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俊品,高之仁,荣廷昭,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2
采用薄层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光密度计扫描方法,对玉米一组同核异质系和一组同质异核系及相应保持系的花药(单核—双核期)进行了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俊品,高之仁,荣廷昭,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0
用光镜对八个同核异质系及其保持系进行了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观察,发现了四种方式的败育,多发生于减数分裂期。绒毡层对小孢子发育起重要作用。细胞学观察可作为不育胞质分类的...
[期刊论文] 作者:谭君,张彪,林勇,杨俊品,, 来源:种子 年份:2011
阐述了玉米新品种鼎玉818的特征特性、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及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谭君,张彪,唐海涛,杨俊品,,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11
以4个四川省常用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20个抗玉米纹枯病自交系为被测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80个组合,对产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粒深和百粒重7个经济性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