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24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杜秉孝, 来源:数学教学研究 年份:1994
巧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最值杜秉孝(山东新汶矿务局华丰矿中学)一些最值问题,根据其结构特点,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借助数形结合,常常会得到妙解。兹举例说明。例1求函数的最小值.分...
[期刊论文] 作者:杜秉孝, 来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年份:1997
初中代数又一次质的飞跃山东新汶矿务局华丰煤矿子弟中学杜秉孝读了你刊1997年第6期周承欢老师《初中代数两次质的飞跃》一文,给我很大的启迪.原文指出,“从算术数发展到有理数,又从有...
[期刊论文] 作者:杜秉孝, 来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年份:1998
也谈x1+x2与x1x2的构造山东省新汶矿务局华丰煤矿子弟中学杜秉孝贵刊1997年第10期《x1+x2与x1x2的构造及其应用》一文,介绍了构造x1+x2与x1x2应用韦达定理解题的三种方法,对解题教学确有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杜秉孝, 来源:数学教师 年份:1995
平面几何计算题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因此计算题的失根问题并没有引起有些老师的重视,但笔者发现,近年来中考或竞赛试题中时常出现计算题,学生对这类题目的得分率并不高,...
[期刊论文] 作者:杜秉孝, 来源:数学教师 年份:1996
读《数学教师》1995·7期易南轩老师所写《直觉与美感》一文,受益匪浅。但笔者认为美中不足的是原文中例1的解法是错误的。为说明问题,现将例1及解抄录如下:Reading the a...
[期刊论文] 作者:杜秉孝, 来源:数学教师 年份:1995
读了《数学教师》1993·6期廖小猛老师《浅谈初中数学中的未释概念》一文,给我很大启迪。原文指出:“所谓未释数学概念,指在教材中没有给出明确解释,但在教材中又出现或在教...
[期刊论文] 作者:陈振环,杜秉孝,, 来源:数学教学研究 年份:1993
多向性命题教学,即对命题进行多方位的考究,能起到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积极作用,尤其能培养学生善于“求...
[期刊论文] 作者:陈振环,杜秉孝, 来源:数学教师 年份:1994
比较法命题教学,即在命题教学过程中,把该命题和与该命题有关的命题进行比较,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本质及规律性。能起到开阔学生的视野,发...
[期刊论文] 作者:吕永藩,吴兴国,杜秉孝,陈定国,曾英义,刘德,杜衡,梁文新,, 来源:中学数学教学 年份:1995
门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轴,其上各点到直线l:2x+y=2的最短距离为3(3~1/2)/5求该抛物线方程...
[期刊论文] 作者:吕永藩,吴兴国,杜秉孝,陈定国,曾英义,刘德,杜衡,梁文新,刘增秀,肖是明, 来源:中学数学教学 年份:1995
门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轴,其上各点到直线l:2x+y=2的最短距离为3(3~1/2)/5求该抛物线方程The gate is known to have the vertices of the parabola at the...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