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0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吉林中医药 年份:1994
张景岳治血心法探讨湖北中医学院杜天植【关键词】张景岳,血证,探讨张景岳对出血证的治疗极为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纵观张氏治疗血证.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是以五脏为核心,以病证...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 年份:1995
新方剂配伍规律探讨湖北中医学院(430061)杜天植关键词方剂,方剂学,配伍,治疗应用方剂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历代医家创制了大量的方剂,习称之为"古方"。随着现代科学和祖国...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江西中医药 年份:1997
钱乙导赤散有关问题之我见杜天植(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关键词钱乙导赤散功效主治方义钱乙,名仲阳,是我国宋代著名儿科学家。钱氏学识渊博,医术精湛,积平生的医学经验,著成《小儿药证直...
[期刊论文] 作者:李杰, 来源:医师在线 年份:2017
麻黄治黄疸麻黄,发汗解表之要药也,但是医者平素多知其轻可去实,解肌发表之功,却不知其亦有利尿除湿之效。昔日,医圣张仲景拟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连翘根、杏仁、赤小豆、大枣、......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中医函授通讯 年份:1998
指出治疗血病不可拘泥于一脏一腑,而应综观全局,燮理阴阳,调畅气机,俾阴平阳秘,气机和调。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即补气以生血、理气以行血、调气以止血。...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江西中医药 年份:1987
本文从痰之所生,皆因气化不利,而气化不利又有气滞、气虚之别,论及中医治疗痰病的关键在于“治气”。对“治气”之法,扩充于五脏、三焦,即“宣降肺气以治痰”、“调理脾胃之...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陕西中医 年份:1999
竹叶石膏汤是汉代医家张仲景所创制的一首著名方剂。《伤寒论》396条云:“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方以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吉林中医药 年份:1989
吴鞠通说:“善治水者,不治水而治气”(《温病条辨》),此言强调了调气在水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盖人以水谷为本,水入于胃,经脏腑的功能活动,以分清别浊。清者上升,浊者...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陕西中医 年份:1998
玉女煎是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创制的一首著名方剂。原书云:“玉女煎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如神。如大便溏泻者,乃非所...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 年份:1989
和法为医门八法之一,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治法,在中医治疗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能正确认识和运用这一治法,本文谨就其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以供同道参考。一、和法...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 年份:2004
4.调和肝脾:调和肝脾法是针对肝脾(胃)不和之证而设。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疏泄功能除了维持本身之气血和调之外,还影响精神活动与消化功能。若肝...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陕西中医 年份:1996
本文根据肾气丸的药物配伍、用量,以及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的论述,对该方进行了分析。认为本方应是温肾通阳,化气利水的方剂,并非补阳的正药,故只可用于肾气不足,水湿内停...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 年份:1989
二、和法的具体运用和法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1.和解少阳:和解少阳法乃为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病证而设。伤寒少阳病的临床症状是往来寒热,胸胁苦...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中医函授通讯 年份:1993
气为一身之主,升降出入,周行一身,以温养内外,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正常活动。故气和则上下不失其度,运行不停其机,病无由生。若因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气虚,即...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吉林中医药 年份:1986
李东垣是我国元代著名医药学家。他独创地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内伤学说”,成为“补土派”的一代宗师。而且在制方用药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诸如补中益气汤、...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 年份:1985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科学地论述了调气在血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陕西中医 年份:1995
芍药汤出自《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书曰:“芍药汤,下血调气。经曰,泻而便脓血,气行而血止。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对于此方的出处,大多...
[期刊论文] 作者:杜天植,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1994
泻青丸是宋代著名儿科学家钱乙所创制的一首方剂,见于《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原书记载其主治证为“治肝热搐搦,脉洪实”.后世医家对其功能效用之评价,颇多分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