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35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综合道德评价标准理论体系的一般构想李雨村多元的经济成分,不同的利益关系,相异的人生追求,导致了实际的社会多元价值目标选择。道德评价标准上的混乱,不仅模糊了善恶界限,打破了...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论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的矛盾同一性李雨村道德观念是从人们现实生产与交换的利益关系中引申出来的。按一般逻辑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带来包括道德在内的全面社会进步...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1986
扑朔迷离的原始社会似乎被蒙着某种神秘的色彩,显得高深莫测,以至今天人们要想真正认识它的本来面貌仍然感到如此困难,从而导致许多理论上的纷争。对于原始社会道德状况...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2014
新闻是历史的草稿,新闻也是选择的艺术。选择就是取舍,取舍就是过滤。作为一名记者或者编辑,每天都不得不从纷繁复杂的素材或者新闻事件中进行有限的选择,这就注定了最后呈现...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西部广播电视 年份:2020
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媒体融合发展,对文化传播以及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上传播媒介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和更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二者实现了高效融合。...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西部广播电视 年份:2020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是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必然,其给新闻采编策划工作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刻认识新闻采编策划的特点,加大创新力度,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1985
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和老龄问题委员会联合召开了老龄问题研讨会。有近二百名理论工作者和...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环渤海经济瞭望 年份:2004
企业价值观,乃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支撑企业存在发展的灵魂.一个企业的兴衰固然是由众多内、外部因素复杂交互作用的结果,但关键在于企业的价值选择正确与否以及广大职工的认可...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1990
行业不正之风久煞不止,愈演愈烈,其原因不只是在抓物质文明建设时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还在于过于强调思想道德的教育感化作用而实际没有充分发挥法律、政策强制性手段的职能...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求知 年份:1998
(一)由于改革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改,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因此尽管它不像狂风暴雨式的武装斗争那样残酷激烈,但是由于它触及到社会一切领域以及人们生活...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求知 年份:1996
中华民族的乐善好施美德在新时期正在大大发扬,报刊、电视报道的动人事迹每每催人泪下。失学儿童得帮助,危重病人获救援,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情凝聚了千百万人的心。然而在现...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1985
在创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如何建立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理论界和广大群众的密切注...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求知 年份:1994
市场变化,波诡云谲。不同的社会角色,心态各异。如何把握命运,抓住时机,创出声名的显赫与物质的辉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当中不乏保持良好道德并遵纪守法的人。但近年...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求知 年份:1994
"外面的世界很特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面对物质的逐步丰裕而淳朴古风的流失,伴随着物欲观念强化同时出现的人际关系的冷漠,不少好心人疑虑甚至忧心:生产力的发展是否必然要...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求知 年份:1994
在社会变革当中,腐败现象的出现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在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当前引人注目的是,当个人违法犯罪行为受到重创后,以法人名义进行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求知 年份:1996
为了实现那强国之愿,中华民族数代人前仆后继为之奋斗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付出的代价与牺牲无法用数字计算。在屡经磨难之后,中华民族终于重新站立起来,迎来了希望的曙光,欣慰...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普列汉诺夫把自我牺牲作为全部道德基础的观点,长期影响着我国哲学、伦理学界。其实,追溯马克思对这一理论问题的全面阐述,可以看出,把自我牺牲作为普遍的道德要求提出,是生产力低......
[期刊论文] 作者:李雨村, 来源:理论与现代化 年份:1995
【正】 由邓小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阐发的生产力标准,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在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