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6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马俊山,,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年份:2013
李跃力的博士论文即将出版,嘱我为之作序,作为他的导师,我欣然接受了。这篇论文曾经给跃力和我带来很多思想上的快乐,我觉得这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应该写下来与读者分享。另外,...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新文学史料 年份:2013
"革命"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革命"与"文学"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界绕不开的母题。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不同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动机所得出的结论自是不...
[期刊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1930年代的革命文学生产处于政治需要、文学追求与经济利益三者的张力之中,"资本化"是它最大的特点。当时上海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和现代出版业为革命文学提供了完善...
[期刊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1
革命文学试图将革命信仰深植广布在个体之灵魂深处,以此达成再造历史主体的宏伟目标。一方面,革命文学通过对"转换"模式的反复书写,借助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对立这一宗教形式来...
[期刊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3
1928年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等作家围绕《蚀》三部曲所展开的论争在革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场论战的焦点之一是革命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即革命文学应...
[期刊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0
对男女关系的冲击、改造与重塑,是现代中国革命最显著也最持久的成效之一。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革命话语既反映了革命与情爱伦理之间的动力关系,也为这一关系的形成推波助澜。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09
作为最早以文学实绩建立社会声名的共产党人,蒋光慈身上凝聚着太多的矛盾与悖论。他的小说,一边经受着艺术性上的质疑与非难,一边却在读者那里见证着生命力与销售奇迹—...
[期刊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2
2012年5月16日至19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史哲》杂志社和延安大学文学院,在西安和延安两地召开了"延安文艺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国际学术研...
[学位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 年份:2006
1928年的“革命文学”运动是20世纪中国时代风云变幻的历史投影,牵连着现代中国思想的流转和裂变,影响并铸就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变局。本文从创造社这一角度切入,探寻“革命文......
[期刊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6
1928年前的"革命文学"有其发展演进的历史,这一段历史亦不可脱略。从1902年"文学"开始描写"革命","革命"与"文学"的联姻也自此而始。晚清革命派虽从事革命文学的创造,却并未...
[期刊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期刊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7
左联成立前后,曾同为创造社"小伙计"的周毓英与潘汉年之间爆发了一场论战。这场论战实质上是普罗"新兴作家"对自身备受压制地位的激烈抗争。对它的解读可以使我们走进那个年...
[期刊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社会科学评论 年份:2008
[期刊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郁达夫小说中的自然可以作为整体意象来解读,具有隐喻性和象征性且包涵有丰富心理内涵。早期自然意象具有宽慰心灵缓解痛苦的作用,中期则是苦闷心理的象征且具有氛围象征功能...
[报纸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 年份:2004
1935年10月,中国红军到达陕北之后,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地区,逐渐成为一个对中国时局有着根本性影响的政治地域和文化地域。在举国关注的目光中,大量的陕北游记纷纷面世。这里所谓......
[期刊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新文学史料 年份:2007
金满成(1900—1971),四川峨嵋人。自1924年在《文学旬刊》和《晨报副镌》上发表译作法国文学家法郎士的《阿伯衣女》始,便一直以文学翻译为世人所知。1953年,他到人民文...
[期刊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学传媒视角的引入有助于探究后期创造社文坛地位确立的过程与途径,以及一种文学思潮成长为文学主潮的生产机制。后期创造社通过对《创造月刊》和《文化批判》等刊物的精心...
[期刊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6
新世纪的创造社研究得益于新的历史文化现念的启迪,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风格、文艺现及文艺论争,影响研究,史料的发掘与整理.创造社“小伙计”,创造社“转向”之谜等几个方面多有......
[期刊论文] 作者:李跃力, 来源:当代陕西 年份:2004
边缰文化使作家得以新生rn问:众所周知,你从1985年到1995年在新疆生活了整整10年,在这10年中,是什么促动了你源源不断的创作欲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