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82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记芬,,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19
荀子的“和合”就是指人人共同协作,从而能得生时和居、死时合聚之欢。首先,从“合”上讲,“和合”主要是指与父母亲人在生时的聚合,并且这一聚合在其死后也能继续延续下去,...
[期刊论文] 作者:李记芬, 来源:伦理学研究 年份:2014
荀子坚持思慕死者的重要性。当代伦理学家对于思慕的态度各有不同。有人悲观地认为遵循事死之礼可能会造成对人自身的某种疏离,而有人则认为对死者的思慕本身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认同。本文则从当代关爱伦理学的角度,试图对以上两点做出回应。从自然性、必要性和层......
[期刊论文] 作者:李记芬, 来源:好日子 年份:2021
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最为关键的学科,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小学语文教学较为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小学语文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记芬,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17
《尚书》提出"习与性成",指出人重复不已地习行不义之事,将会形成不义的人性。言习,最终是为了言性。习进一步演变为习惯、习俗意义时,相应地,也展现了性字意义的复杂演变。...
[期刊论文] 作者:李记芬,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 年份:2011
下面两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家长叮咛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然而,孩子是怎么做的呢?不尽如人意。家长、老师的要求笼统抽象,怎样做才是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呢?凡此具体实在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记芬,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6
承继《易传》《中庸》圣人参天地的观点,荀子进一步提出君子可以总万物,从而丰富了儒家人与天地关系的理论内涵。在荀子看来,君子有仁义、知通统类,从而能够总括、调理天地万物。君子总括万物的思想,涵摄的是人与自然万物相互友爱的平等关系,从而可以兼容人与自然适度......
[期刊论文] 作者:李记芬,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21
成人与成己、成物密切相关,学者或持成己包含成人成物说,或持成物包含成己成人说.但基于荀子成人概念的辨析,应当是成人包含成己成物说.成人,是指成为一个全人.全人既要成己...
[期刊论文] 作者:李记芬,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21
复礼为仁,是荀子为了实现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目标而进行的理论探索.克己,主要是指治欲,方法是"以义克利".而礼义的制定与践履,就是"复礼"的意涵,具体方法就是法后王以察先王之道.一方面,制定与践履礼义可以克己(治理人欲),从而"克己"被进一步收归到"复礼"中.而......
[会议论文] 作者:李记芬,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 年份:2015
Xunzi has been marginalized in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ism, especially in Song and Ming periods, largely because he claims that human nature is bad.NeoConfucians, such as the Cheng Brothers二程 (Henan c...
[期刊论文] 作者:李记芬, 来源:中小学教育 年份:2013
所谓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即将语文学习的空间扩大到课内外、校内外,扩展到各个学科乃至各个领域,而且要求语文学习更加贴近时代和生活。因此,教师就要根据时代和生活的特征,开辟更为广阔的范围,去完成这个综合性的学习,为小学语文学习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一、根据教材......
[学位论文] 作者:李记芬,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1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历史的又一高峰,历来为学界所重视,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宋初经学思想进行研究的理论要求也渐渐凸显出来,即不同于从应对佛道理论挑战的道统论的角度来标宋明理学之“开新”,而是从被视为儒家主体的经学研究出发,去进一步挖掘宋明理学之理论资源。......
[期刊论文] 作者:李记芬,向世陵,,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20
“生之谓性”是告子的代表性观点,并由此引发了孟、告之间关于“羽雪玉”之白如何导向“犬牛人”之性及人物之性同异等多方面的讨论.其间,含摄了性与形色、人性与物性、天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