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5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潘映华,李振高,李良谟, 来源:土壤 年份:1995
杂交粳稻的氮素利用率及根际微生物潘映华,李振高,李良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选用新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及其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而了解新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肥料...
[期刊论文] 作者:潘映华,李振高, 来源:土壤 年份:1995
杂交粳稻的氮素利用率及根际微生物潘映华,李振高,李良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选用新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及其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而了解新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肥料...
[期刊论文] 作者:李良谟,伍期途, 来源:土壤 年份:1991
本文研究了原位条件下3种土壤中氧化亚氮的通量。结果表明,湖积物发育的潜育性水稻土施用硝酸铵时,水稻苗期土壤释放氧化亚氮的通量为5.71微克N/平方米·秒;第四纪红色粘...
[期刊论文] 作者:伍期途,李良谟, 来源:土壤 年份:1990
研究了利用微生物去除味精废水中NH_4~+-N的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动力学。...
[会议论文] 作者:伍期途,李良谟, 来源: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微生物学术会议 年份:1989
[期刊论文] 作者:李良谟,范晓晖, 来源:土壤 年份:1993
本文综述了植物根际固氮酶,硝酸还原(反硝化)酶,脲酶和磷酸酯酶的分布,活性,影响因素及其在养分有效性中的作用。...
[期刊论文] 作者:李振高,李良谟, 来源:土壤 年份:1993
本文对根际微生物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一简单回顾,综合分析了根际微生物的功能特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论证了不同土壤,不同作物各主要生育期根际反硝化细菌的生态分布,优势种......
[期刊论文] 作者:吴胜春,李良谟, 来源: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1994
对两株具有反硝化活性的根际优势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和^1^5N标记;研究了该双标记菌株在土壤中的动态及其活性。结果表明,所用双标记方法是可行的,应用标记菌株可以追踪在土壤中的消长。......
[期刊论文] 作者:李良谟,伍期途,等,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1989
业已证明硝化和反硝化过程都产生N_2O。为了定量研究土壤中氮素损失途径的相对重要性,迫切需要建立原位土壤中N_2O释放量的测定方法。根据我们的条件,参照有关资料,设计...
[期刊论文] 作者:李振高,李良谟,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1995
本文通过无菌水培试验,研究了两种不同基因型小麦菌期根系分泌物对反硝化细菌优势种生长量和反硝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小麦根系对反硝化细菌均有明显的根际......
[会议论文] 作者:李良谟;伍期途;李振高;, 来源: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微生物学术会议 年份:1989
用密闭体系,以自行设计的密闭小室,在盆栽原位条件下测定了土壤-水稻系统中N[*v2*]O的通量。结果表明,湖积物发育的水稻土施用硝酸铵时,水稻苗期土壤释放N[*v2*]O的平均能量为5.7......
[会议论文] 作者:李良谟,伍期途,周秀如, 来源:第一届分析微生物学术讨论会 年份:1985
[期刊论文] 作者:李振高,潘映华,李良谟,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1993
本文通过两种土壤、两种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盆栽模拟试验,对与土壤氮素转化有关的根际细菌及酶活性等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小麦根系对氨化细菌和反硝化细...
[会议论文] 作者:李振高,李良谟,潘映华, 来源: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微生物学术会议 年份:1989
[期刊论文] 作者:李振高,李良谟,潘映华, 来源:土壤 年份:1993
本文对根际微生物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一简单回顾,综合分析了根际微生物的功能特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论证了不同土壤、不同作物各主要生育期根际反硝化细菌的生态分布、...
[期刊论文] 作者:李良谟,臧双,周秀如,潘映华, 来源:土壤 年份:1984
植物根系的呼吸、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根系分泌物以及死亡根皮和根毛的脱落等,常引起土壤性状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根际土壤特殊的微生物活动环境。根际土壤的微生物不仅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李良谟,伍期途,李振高,潘映华,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1989
业已证明硝化和反硝化过程都产生N_2O。为了定量研究土壤中氮素损失途径的相对重要性,迫切需要建立原位土壤中N_2O释放量的测定方法。根据我们的条件,参照有关资料,设计了原...
[期刊论文] 作者:李良谟,臧双,周秀如,潘映华,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1981
作物对氮肥的利用率很低,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又低于旱作。稻田中氮素平衡的资料指出,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在20—60%之间,平均35%,土壤中残留3—21%,平均12%,损失31—61%,平均...
[期刊论文] 作者:臧双,周秀如,潘映华,李良谟, 来源:土壤 年份:1980
据报导,在一般田间微区试验中,施入的化肥氮中不能回收的部分高达40—50%。特别是在干湿交替的水稻土中脱氮作用更为严重。少量日本资料介绍,稻田氮肥损失31—61%,平均52%。...
[期刊论文] 作者:李良谟,伍期途,李振高,潘映华, 来源:土壤 年份:1991
本文研究了原位条件下3种土壤中氧化亚氮的通量。结果表明,湖积物发育的潜育性水稻土施用硝酸铵时,水稻苗期土壤释放氧化亚氮的通量为5.71微克N/平方米·秒;第四纪红色粘土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