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52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唯实 年份:2012
作者简介:李玉用(1979- ),男,江苏阜宁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儒佛道三教关系和道家道教哲学。  ...
[期刊论文] 作者:胡龙华,任佳,张密珍,任建钢,, 来源:电影 年份:2011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李玉和纪录片、文艺片这些电影名词联系在一起;也和同性恋题材、叛逆视角和被范冰冰"舌吻"这些话题联系在一起。从卖房子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今年夏天》...
[期刊论文] 作者:翟荣惠,,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 年份:2013
2009年,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成功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评价李玉的当选“破了三个纪录”:一是吉林省属单位院士第一人;二是评选过程中连续三轮......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04
本世纪以来,我国内地的道教研究重心,逐渐从比较侧重于历史文献、哲学史、思想史等议题的宏观发挥转向兼顾历史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来综合研究地方道教的历史传承和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4
南宋中后期、金元之际所产生的"新道教"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比以往更加注重融摄儒、佛二教的思想资源来充实和提高自己。主张"三教融合",既是它们顺应时代思潮发展的必然,也是...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07
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在学界已基本告一段落。不过,我们看到,世纪之交,学术界许多人热衷于研讨中国哲学学科的“合法性”问题,并形成所谓的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07
慧能禅宗与全真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中两个颇具代表性的流派。禅宗的形成是外来佛教大量吸收和融撮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成果,是佛教彻底中国化的标志,是佛教中影响最大又最具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2007
宋代学术文化历来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之高峰,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陈寅恪先生文集》第2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唯实 年份:2009
佛教伦理中蕴含着强烈的关注人生、关怀生命等精神价值资源,有益于人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调适自己的心灵,从而使生命得到真正的安顿。人间佛教的"心灵环保"立足于人心浮躁...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2
全真道"不主一相、不居一教",高举"三教合一"之旗帜,推阐其性命之全真,在思想上与儒、佛、道三家都具有程度不等的承继关系,即采撷三教之思想,用以解决国破家亡时知识分子所...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唯实 年份:2010
江苏宗教文化,尤其佛道二教中,蕴含着异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建构切实可行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体系,既要积极借鉴国外如日韩等国家的成功做法,又要...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中国宗教 年份:2008
道教在哲学上继承并发展了道家学说。道教积极探索道体与性体的根本特征、万物的有无动静、社会的兴衰、个体的生死祸福等问题,在对自然的改造、社会的变革、生命的延展...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中国道教 年份:2004
一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公益慈善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出了"善"的主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以善意对待不善...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佛教的人生关怀在理论根基、核心原则等方面表现出独特性。深入研究和把握佛教人生关怀的"特质"——缘起论的哲学根基和慈悲平等、净心净土的关怀维度等——方有可能直面现实"境......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唯实 年份:2007
和谐作为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哲学范畴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和”是道家道教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也是现代文明的价值目标。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唯实 年份:2012
道教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既有悠久、良好的理论传统,也有其主动、积极的客观实践。江苏茅山道院以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中心,探索道教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实践空间,一方面深化道教现代......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12
佛教伦理以缘起论为理论基石,万事万物皆缘集而生、缘散而灭,启示人们应正视相互之间的依存性,自觉意识并担当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佛教伦理以慈悲为怀,拔众生之苦痛、予众生以快乐,启......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理论学刊 年份:2006
一笔者认为,道家思想与后现代思潮“情投意合”之处在于以下五点:(一)反权威.后现代主义是明确表示这一点的.后现代主义急先锋们的“摧毁”、“解构”等都是直指所谓"权威"的.他们......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9
道家思想在对人与世界的观照中,所表现出来的东方思维模式、科学人文主义精神与后现代思潮力图超越西方传统科技发展模式,并希望藉此复归人类精神家园的诗意栖居相契合。后现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