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23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效钦,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1997
韬奋与鲁迅●李效钦1936年10月22日下午4点半,邹韬奋和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巴金、内山完造等人,同上海近万名悲痛的市民一起,洒泪把鲁迅先生的灵柩恭送到了虹桥万国公墓。在墓前的公...
[期刊论文] 作者:允武,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1987
【正】 读了李效钦老师发表在今年《鲁迅研究动态》第七期上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与普及鲁迅著作》一文,颇受启示,亦多同感。...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效钦,,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04
反连,是根据上文出现的词语,临时选用或者仿造一个反义的词语连在下文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反连用得好,能使语言活泼生动,风趣犀利,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反连手法一般不...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效钦,,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4
鲁迅的小说《药》,对刑场上围观群众,即鲁迅所谓“看客”的描写极富于特征性:“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可是学生读到这里,往往一笑...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效钦,,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7
一《铸剑》里大老鼠的作用鲁迅在历史小说《铸剑》的一开头,就写了眉间尺如何打死一只掉进水缸里的大老鼠这样一个细节。关于这个细节,我没有见过有文章专题论述它,或者有,我...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效钦,,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4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Back to yield...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效钦,,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08
学习鲁迅的杂文《灯下漫笔》,最根本的是统揽全篇,反复诵读,细细揣摩,久之,自然能体味到文章的精妙。本文要谈的两个小问题,就是通过这样的阅读发现的。鲁迅说:……我们...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效钦,,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05
《阿Q正传·大团圆》,是对传统的被历代文人称颂不已的“大团圆”骗局本质的大暴露,是对阶级社会黑暗政治的大曝光,“大团圆”就是在好听的名目下掩盖着的一幕血淋淋的悲剧。...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效钦,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1987
【正】 阅读近期的《鲁迅研究动态》,很高兴地看到,普及鲁迅著作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鲁迅研究界一些专家学者的重视。我不是鲁迅研究者,但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和鲁迅的热心读者...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效钦,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1986
【正】 一九八五年八月号的《青海湖》上,刊载了邢孔荣同志的一篇评论,题目是《论鲁迅的创作生涯》。该文对鲁迅先生的创作全面地“论”了一番之后,斩钉截铁地写道:作为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效钦,,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4
鲁迅的杂文常常使用重复手法。这种重复手法,有时是为了强调某种思想或事物的某一特点,有时是为了强化某种感情。为了强化某种感情,有时还制造一种节奏或气氛。鲁迅杂文...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效钦,,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2
鲁迅的老友许寿裳曾说:“自民二以后,我常见鲁迅伏案校书,单是一部,不知道校过多少遍,参照诸本,不厌精详,所以成为校勘最善之书.”(41页)鲁迅从1913年至1931的18年间,参照校...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效钦,, 来源:绍兴鲁迅研究 年份:2015
内山完造说:“(鲁迅是)我最真挚的朋友。”二人1927年在上海相识,历经十年,友谊深厚,堪称莫逆。鲁迅去世后,内山想起鲁迅就伤心流泪,在《我的朋友鲁迅》一书中,就有四次流泪...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效钦,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90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他批评“中国的有些译本,却将这些删...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效钦,,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08
鲁迅的《拿来主义》从批评“送去主义”写起,举了三个例子。第二个例子说:“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人教社的语文...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效钦,,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6
每天一早一晚,看见邻居区里许多活泼可爱的小狗,在主人地陪同下快乐地玩耍嬉戏,就不由得想起了阿随,不由得心头一阵凄然。阿随是鲁迅的爱情小说《伤逝》里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
[期刊论文] 作者:李效钦,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2
鲁迅的老友许寿裳曾说 :“自民二以后 ,我常见鲁迅伏案校书 ,单是一部《嵇康集》 ,不知道校过多少遍 ,参照诸本 ,不厌精详 ,所以成为校勘最善之书。”(《亡友鲁迅印象记》4 1...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