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0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执如,, 来源:成都医药 年份:2001
输血是治疗疾病、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无论是外科医生、内科医生或是其他专科医生都曾经历或将使用输血治疗,因此,正确和科学合理地给病人进行输血治疗是十分...
[期刊论文] 作者:李执如, 来源: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年份:2003
日本红十字会输血部对自愿献血者血液的细胞成份以及做血浆蛋白分离的血浆,在预筛后与发出前,第一次在全国范围用核酸扩增检测(NAT)方法检测血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执如, 来源: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1
[会议论文] 作者:李执如;, 来源:西南输血学术交流大会 年份:2009
WHO“安全血液”的定义为:血液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以及其它外来物质,血液输注对受血者不造成伤害、危险和疾病。但是,全世界只有20%-30%的血液机构能......
[期刊论文] 作者:李执如, 来源: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年份:1990
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的解读框架编码HBsAg,而位于S基因上游的区段则编码前S1和前S2蛋白.作者用前S蛋白的合成肽研究了前S蛋白在乙型肝炎中的作用.两个合成肽分别相应于ad...
[期刊论文] 作者:李执如,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 年份:2010
四川省有二十一家采供血机构,年供血量100余吨.承担全省八千多万人口医疗用血供应重任.采供血机构有二项责任,一是为临床提供充足、安全的血液;二是指导临床输血治疗,提高输...
[期刊论文] 作者:李执如, 来源: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9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经血途径感染的传染病已经显著降低,这是由于使用了灵敏的检测试剂和实行更严格的筛选标准,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捐血员得到的结果.尽管采用了这些措施,仍然还存在输血相关病毒感染的残余风险.很幸运这些残余风险已经降到了很低,以至于不能通过......
[期刊论文] 作者:李执如,张华远, 来源: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年份:1989
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主要有三种动物模型显示与人类HIV感染有很多共性,即猿猴免疫缺陷症病毒(SIV)、非灵长类慢病毒和非人灵长类HIV感染...
[期刊论文] 作者:D.B.Jendiroba,E.JFreireich,李执如, 来源: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年份:2002
前言粒细胞减少导致的机会感染一直令人担扰,自相矛盾的是一方面改进和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另一方面,又增加使用造血促进因子,这被认为是主要的症结所在....
[期刊论文] 作者:Choudhury Ni A,李执如, 来源: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年份:2001
在1992年印度政府筹建了国家AIDS病控制署(NACO),它从属于卫生部,作为国家预防AIDS传播的一个关键机构。NACO近期报告表明在一些人群中HIV感染已经到了非常高的警戒水平。如...
[期刊论文] 作者:G.Rockblomsèus,李执如, 来源: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年份:2000
1 引言 1996年,全世界大约有90家年生产用原料血浆在3千万升的血浆厂,产值超过40亿美元。为了了解血液制品生产销售情况,本文对不同国家和厂家进行了有关血液制品供应和其它...
[期刊论文] 作者:李执如,张华远,, 来源: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年份:1989
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主要有三种动物模型显示与人类HIV感染有很多共性,即猿猴免疫缺陷症病毒(SIV)、非灵长类慢病毒和非人灵长类HIV感染...
[期刊论文] 作者:李执如,孙启凤, 来源:现代临床医学 年份:1999
成份输血就是按病人的需要输注相应的血液成份,提高输血的疗效。成份输血是临床输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成都市各医院临床输用红细胞悬液已经多年。现将成都市红细胞悬液临床...
[期刊论文] 作者:孙启凤,李执如,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年份:1999
成都市血液中心负责市区和郊区县等十区县的献血工作和向100多家医院供血的任务。每日有大量的血液采集保存和发放各医院的工作,任务繁重,加上血液的特殊性,微小的失误将造成严重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执如,孙启凤, 来源: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Murphy,李执如, 来源: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年份:2003
为改进输血工作质量和文件记录,英国皇家医师协会疗效评审部(CEEU)与英国血液学会、英国输血协会以及美国皇家病理学协会,根据英国皇家医师协会1995年的资料汇编,共同制定了...
[期刊论文] 作者:杨群身,李执如,李文,,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年份:2011
输血相关病毒检测是保证血液安全的主要措施。病毒核酸检测能够在血液中病毒抗原和抗体之前检测到病毒核酸,缩短病毒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血液安全。上世纪未,病毒核酸检测(NAT)...
[期刊论文] 作者:李执如, 廉维, 宿兰,, 来源:现代临床医学 年份:2007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患者血小板减少或功能缺陷引起出血的治疗方法是输注血小板。多次输血等原因导致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可使血小板输注疗效下降,严重的可导致出血症状。......
[期刊论文] 作者:李执如,Jork C,Schottstedt V,, 来源: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9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经血途径感染的传染病已经显著降低,这是由于使用了灵敏的检测试剂和实行更严格的筛选标准,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捐血员得到的结果.尽管采用了这些措施,仍然...
[期刊论文] 作者:周琼秀,李执如,林嘉,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年份:2008
血小板表面的抗原主要有3类:ABO系统血型抗原、HLA-I类抗原和人类血小板抗原(HPA)。HPA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目前已有22个HPA被正式命名。血小板同种免疫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