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23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年份:2008
程世清,1918年生,河南新县人,建国后曾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第26军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委书记、江西革委会主任等职,195...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年份:2009
退役军人教育援助是美国退役军人完全市场化安置体制的一项配套政策,经历了从提出、发展、成熟到完善四个阶段,对美国退役军人的再就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制度设计、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08
许光达,1908年生,湖南长沙人。先后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八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作为共和国开国......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党史博采(纪实) 年份:2008
许光达,湖南长沙人,1908年出生,解放后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作为开国大将,许光达身经百战,所向无敌,铁骨铮铮。然而,在面对妻子、儿子、父亲...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党史博采(纪实) 年份:2009
【正】王近山,1915年生,湖北红安人,1930年参加革命,19岁担任团长,由于打仗不要命,人称"王疯子",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建国后历任第十二军军长,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代...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党史博采(纪实) 年份:2008
徐海东,湖北大悟人,穷苦窑工出身。革命战争年代,历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他勇猛善战。...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广东党史 年份:2008
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西部军副指挥,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鄂西军区司令员。中华人......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党史纵横 年份:2004
在我军早期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高级将领,被张国焘称为"游击天才",却被刘伯承称为"山大王"式的领导;被红四方面军的将领大力称许,却被红一方面军将领作为反面典型……他...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文史精华 年份:2009
庐山会议上,他们处于尴尬的境地今年是1959年庐山会议50周年。1959年的庐山会议包括两次重要会议:7月2日至8月1日党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举...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老年健康 年份:2010
程世清,1918年生,河南新县人,建国后曾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第26军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委书记、江西革委会主任等职,1955年......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宁夏党校学报 年份:2008
井冈山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在空前广阔的历史舞台上进行的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实践,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取得了极为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积累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理论创新经验......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11
1926年夏,罗瑞卿从家中偷跑出来,到了重庆。在那里,罗瑞卿认识了共产党员任伯芳。后来,听说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招收革命青年,罗瑞卿和任伯芳就去报考了,并双双被录取。进入军校一个多......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党史博采(纪实) 年份:2008
【正】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搬到北京西郊挂甲屯开始了卸甲归田的生活。落魄中的彭德怀看到和自己朝夕共处的战友因为与自己关系较好而受到牵连,心里非常...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共产党员 年份:2012
1984年5月15日起,耿飚参加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此之前的3月12日,他参加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按照这次会议精神,耿飚对参加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08
一个是共和国的元帅,一个是开国上将,两人因抗美援朝战争成为军史上最著名的搭档之一。在此后的政治风云变幻中,这段感情既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荣光,也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痛苦。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凝结而成的生死情谊。  他们就是彭德怀与邓华。  ......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湘潮 年份:2009
在"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没有因为中央军委的"一号命令"而被强制离开北京,更没有被监禁或坐牢;他还出席了"文革"期间几乎所有象征政治...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晚报文萃 年份:2012
中英两国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从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进行了整整两年,分为秘密磋商和正式会谈两个阶段。正式会谈的时间是14个月,共进行了22轮。中国与英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谈...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党史博采(纪实) 年份:2009
周希汉,1913年生,湖北麻城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入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首任军长、滇南卫戍司令、海军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文史精华 年份:2009
张云逸(1892—1974),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海南省文昌县人。他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一起领导了广西百色起义,和陈毅一起重建和领导了“皖南事变”后......
[期刊论文] 作者:李意根,, 来源:文史精华 年份:2011
1984年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耿飚副委员长在回答香港记者提问“中国恢复香港主权后是否驻军”问题时,出了纰漏,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还将黄华副委员长牵扯进去。邓小平为此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