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1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李怡庆,, 来源:厦门大学 年份:2018
本文在分析现有的飞行器机体与高超声速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双乘波理论的高超声速内外流一体化设计概念,全文工作主要包括:(1)对国内外各类乘波理论及其...
[会议论文] 作者:李怡庆,尤延铖, 来源:2016年航空科学与技术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年份:2016
  在传统内乘波三维内转进气道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发展了一种具有乘波压缩特征的前体/三维内转进气道逆向设计方法。通过构造合适的双波入射基本流场,结合斜激波理论,可以......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怡庆,徐义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2021
“00后”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主体是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成长的。互联网技术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获取的便捷化使新一代大学生对新兴事物兴趣...
[期刊论文] 作者:潘成剑,李怡庆,安平,尤延铖,, 来源: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年份:2013
采用逆向开槽技术,对三维内乘波式高超声速进气道的低马赫数起动和抗反压能力进行研究,提出了逆向直泄流槽和逆向倒角泄流槽两种方案。数值研究结果表明:逆向泄流槽在三维内乘波......
[会议论文] 作者:李怡庆,尤延铖,郑晓刚,李涛, 来源:第八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 年份:2015
  本文通过分析圆锥弹身的攻角特征,研究在具有飞行攻角条件下,决定进气道捕获形状、位置的四个参数(三维内转进气道侧壁外扩角θ,捕获形状圆心角δ,外压缩段总长度Le 及侧...
[期刊论文] 作者:杨会林, 李怡庆, 刘涛, 张辉, 涂良辉, 来源:航空兵器 年份:2020
基于三维内转进气道,开展高超声速导弹气动布局研究,重点针对曲锥弹身开展了颌下进气与两侧进气两种气动布局研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颌下进气布局在特定的攻角下利用弹身前体预压缩效果,具有较高的进气道性能。两侧进气布局无法有效利用前体的预压缩效果,较难构造高......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怡庆, 施崇广, 朱呈祥, 尤延铖,, 来源:推进技术 年份:2018
在传统三维内乘波进气道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具有乘波压缩特征的前体三维内转进气道气动融合设计方法。通过构造合适的双波入射基本流场,结合斜激波理论,可以推导出...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怡庆, 周驯黄, 朱呈祥, 尤延铖,, 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2018
对圆锥流场在不同攻角条件下的气动特征进行分析,以流线追踪技术为基础,发展了一种曲锥前体/三维内转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获得了三个几何参数对一体化方案外形和性能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韩伟强, 朱呈祥, 尤延铖, 李怡庆,, 来源:推进技术 年份:2016
为了实现超声速流场出口参数的可控设计,借鉴特征线方法在古尔赛特与柯西问题两类边值条件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根据下游边界条件求解其依赖域的逆柯西问题求解方法,并在此基...
[期刊论文] 作者:施崇广,李怡庆,韩伟强,尤延铖,, 来源:推进技术 年份:2017
为了求解二维平面弯曲激波波后流场,讨论并发展了一系列基于流线-特征线坐标系变换的流场代数计算方法。该系列方法依据二维平面流场中气流角、静压沿特征线近似不变的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怡庆, 韩伟强, 尤延铖, 潘成剑,, 来源:航空学报 年份:2004
在二维弯曲激波高超声速进气道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压力可控的进气道/前体一体化乘波设计方法。通过事先指定前体/进气道壁面压力分布,结合二维特征线反设计方法,可以逆向设计...
[会议论文] 作者:郑晓刚,李怡庆,朱呈祥,尤延铖, 来源:第十七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 年份:2016
鼓包进气道凭借其无需传统进气道的隔道、附面层抽吸以及旁路系统进而可减轻飞机重量的优势,迅速吸引了世界各军事强国的注意.传统的锥导鼓包形成的激波形状是唯一的,且鼓包压缩型面的横向压力梯度不可控,因此锥导鼓包进气道的应用领域相对有限.提出一种新的基......
[期刊论文] 作者:张涛,郑晓刚,汤祎麒,李怡庆,尤延铖, 来源:航空科学技术 年份:2020
基于传统吻切理论,本文提出了一种非轴对称吻切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传统二维特征线技术,可对复杂三维曲面激波进行逆向求解。通过事先指定三维激波曲面形状,根据气流方...
[期刊论文] 作者:郑晓刚, 李怡庆, 欧阳智贤, 朱呈祥, 尤延铖,, 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2018
基于密切乘波理论提出一种Bump进气道外压缩鼓包的设计方法,可根据制定的激波形状及其曲率中心分布来逆向求解外压缩鼓包型面。通过引入曲率中心分布这一变量,可以控制横截面...
[期刊论文] 作者:潘成剑, 施崇广, 李怡庆, 尤延铖, 陈荣钱,, 来源:推进技术 年份:2004
为了判断进气道起动马赫数,基于Kantrowitz起动判据,联系激波关系式和流量连续方程得到一系列等值线,将等值线推广到有入射激波和低马赫数溢流的情况。结果表明这些等值线具...
[期刊论文] 作者:黄笠舟,施崇广,郑晓刚,李怡庆,尤延铖, 来源:航空发动机 年份:2019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设计方法现状的分析,阐明了吸气式发动机与乘波体飞行器之间高效的一体化对于高超声速飞行的重要作用,并从理论、原理、设计方法3方面进行介绍。在...
[期刊论文] 作者:郑晓刚, 李中龙, 李怡庆, 张旭, 朱呈祥, 尤延铖,, 来源:实验流体力学 年份:2019
介绍了曲锥前体/内转进气道一体化的设计方法,针对进气道侧壁外扩角这一设计因素,设计了具有不同捕获形状的两套一体化构型,并完成了两套模型在马赫数Ma=6.0、0°迎角状...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日炯,郑晓刚,施崇广,李怡庆,朱呈祥,尤延铖, 来源:推进技术 年份:2021
为实现三维内转进气道的内收缩流场与圆锥前体的外压缩流场的良好匹配,提出了一种双模块下颌式内转进气道/圆锥前体(Double-modules chin inward-turning inlet and conical forebody,DCII/CF)一体化设计方法,获得一种新颖的双发并置、侧向安装的DCII/CF一体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