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17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高华丽,韩作振,樊爱萍,杨仁超,, 来源:海洋科学集刊 年份:2010
李应暹(1997)利用辽河拗陷陆相遗迹化石对东部凹陷古近纪沉积环境做了分析。任作伟等(2003...
[会议论文] 作者:李应暹;, 来源: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委员会黑龙江省石油地质学会全国第二届碎屑岩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5
辽河盆地是自中、新生代特别是早第三纪以来形成的裂谷型断陷沉积盆地。基底为太古界混合花岗岩等岩类。在巨厚砂泥岩剖面中第三系最为发育,可达800m以上。盆地内有三个凹陷和......
[期刊论文] 作者:李应暹,, 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份:1982
辽河裂谷西部凹陷的南部地区,发育了三个早第三纪渐新世初期的扇三角洲砂体。该时期以断裂活动为主的裂谷构造活动,对湖盆的发展和沉积演化有着深刻影响。蓄水湖盆紧邻物源区...
[期刊论文] 作者:王勇,鲍志东,李应暹,, 来源: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年份:2008
基于岩石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压汞试验等分析,研究了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孔隙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储层的孔隙演化主要与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密切相......
[期刊论文] 作者:谭成仟,宋子齐,李应暹,翼丽萍, 来源:石油物探 年份:1996
本文依据灰色理论测井地质综合评价油气储层的方法和准则,分析了福山凹陷下第三系地质概况。利用本区建立的评价解释参数、标准、权系数及自动分析解释系统,对凹陷中近40口井主......
[期刊论文] 作者:车启鹏,孙洪斌,张凤莲,刘敏,李应暹, 来源: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年份:
在详细工作基础上,指出本区砂岩中自生高岭石主要有四种成因、即在孔隙溶液中沉淀、长石的蚀变、白云母的转化及蒙皂石的转化等,并对每种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主要成因机制。......
相关搜索: